01
近日,廣東省某康復醫院被曝涉嫌騙保63.9萬元。
在醫保局公布的細節中顯示,3名康復治療師因超出執業范圍違規開展針灸治療,涉及金額達3.1萬元。按照《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廣東省醫保局以涉嫌金額的0.8倍進行處罰,并追回了相應本金。
也就是說,這3名治療師將按涉嫌金額3.1萬元的0.8倍計算,共計被罰2.48萬元。
據悉,此次違規行為發生在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歷時19個月。相關線索于2024年11月由醫保智能監控系統觸發異常預警后浮出水面;2025年1月,醫保局聯合飛行檢查組進駐核查,最終于3月份進行公開披露。
02
這不是第一次康復治療師因傳統康復被罰!
·2023年,廣東省佛山市一家中醫診所曾安排康復治療師李某為患者實施針灸治療,結果被三水區衛生監督所立案調查。
·2024年,漢中市南鄭區某醫院因康復治療師不具備中醫(針灸)治療資質,卻從事中醫診療服務,被當地衛生健康局其處以1萬元罰款。
·前段時間,某二乙鄉鎮醫院康復科治療師在網絡發帖稱:因操作中醫類項目遭遇醫保局突擊檢查。醫保局明確要求中醫治療必須由中醫師操作,導致現代康復治療師陷入"有崗無責"的困境。
03
治療師到底能針灸嗎?
理論上講,康復治療師屬于西醫體系,有獨立的評估和治療方法,而針灸歸屬中醫體系。
從事針灸活動的人員必須首先具備醫師資質,即持有中醫專業《醫師執業證書》或具備針灸專業的《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資格證書》,才能在相關醫療機構內開展中醫針灸業務。而康復治療師僅有技師證,主要從事非侵入性康復療法。
因此,康復治療師原則上無資格進行針灸。
然而,實際情況因地區差異而有所不同。一些地方可能未嚴格執行衛健委規定,甚至存在擦邊球現象。例如,盡管康復治療師未獲針灸執業資格,但因教育中涉傳統康復課程,加之個別地區的寬松管理,部分地區允許其從事傳統康復操作(針灸推拿等),甚至科室會主動安排其參與針灸治療。
04
更令人扎心的是,曾經有一位公立醫院的治療師反映說:在醫保辦例行檢查康復醫學科時,明確表示康復治療師無資格進行推拿,不具備從事推拿的資質。
還有前段時間,一位重慶地區的治療師透露,其所在醫院接到檢查稱手指點穴和基本手法推拿、大關節松動術等僅限中醫執業者操作,康復治療師無權操作。
現如今的情況更像是,傳統康復要從治療師的執業范圍中劃去!
05
康復醫學作為融合學科,其服務范疇覆蓋臨床各科室術后康復、慢性病管理及功能障礙干預全周期。
在當前強化醫療質量監管的背景下,行業亟需在規范與創新間尋求動態平衡——既需筑牢執業安全防線,更應通過政策賦能拓展康復治療師的執業空間,最終實現醫療資源優化與患者獲益最大化的雙重目標。
業內專家呼吁,應積極建立中西醫協同的"大康復"模式,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康復醫療發展路徑。
· 歡迎點贊、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來源:醫保局官網、康知了
編輯丨云自閑
本文系“康知了”綜合整理創作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部分內容為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