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的MRI分級主要基于MRI(磁共振成像)上觀察到的信號異常程度。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存在兩種主要的分級系統,雖然它們在某些細節上有所不同,但都提供了對半月板損傷程度的評估。
Stoller分級系統
0級:正常的半月板,形態規則,MRI上表現為均勻一致的低信號。
I級:半月板內部出現小灶性的類圓形信號增高影,未達半月板表面,可能代表退行性變。在此階段,半月板形態可能仍然正常,表面光滑,但中央可能出現小片狀或點狀高信號。
II級:半月板內部出現線形的中等信號增高影,可延伸到半月板的關節囊緣,但未達半月板表面,同樣代表退行性變。此時,MRI可能顯示半月板橫行、斜行或縱行條狀高信號,與關節囊接觸,但尚未達到半月板邊緣。
III級:半月板內的高信號達到半月板的關節面,通常代表半月板撕裂。這是較為嚴重的損傷,需要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手術對撕裂的半月板進行修補或縫合。
I度:在MRI上表現不明顯,提示半月板的信號未受到明顯影響。此時,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注意避免過度運動即可。
II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信號異常,表現為高信號,主要是半月板的局部炎癥。可以遵醫囑口服非甾體消炎藥,幫助緩解疼痛癥狀,并避免膝關節過度屈曲。
III度:會有比較明顯的信號異常,表現為半月板明顯的撕裂,信號異常的范圍清晰。對于III度的半月板損傷,大部分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IV度:會出現明顯的信號異常,表現為半月板實質廣泛的損傷,信號異常范圍非常廣泛。對于IV度損傷,基本沒有保守治療的方法,可能需要膝關節手術置換。
0級:為正常半月板,表現為均勻低信號且形態規則。下圖為正常外側半月板,形態信號正常。
Ⅰ級:不與半月板關節面相接觸的灶性的橢圓或球形高信號。病理:半月板粘液樣變性、軟骨細胞缺乏或出現少細胞區 。
下圖為內側半月板前后角內灶性橢圓形信號(I級)
Ⅱ級:表現為水平的、線形的半月板內高信號,可延伸至半月板的關節囊緣,但未達到半月板的關節面緣。病理:粘液變性范圍較級大,顯微鏡下軟骨基質的的多細胞區內可見裂隙和膠原碎片。
下圖為內側半月板后角內稍高信號未及關節面(Ⅱ級)
Ⅲ級:半月板內高信號達一個或兩個關節面。
Ⅲ級A型:線形高信號達關節面
Ⅲ級B型:不規則高信號達關節面。
病理上可見纖維軟骨斷裂伴或不伴肉眼可見的表面蔓延。
下圖為后角內稍高信號達及關節面未及關節囊(Ⅲ級)
下圖為后角內稍高信號達及關節囊和關節面(Ⅲ級)
來源:MDT影像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