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一天,時任國防大學校長和政治委員的張震正在工作,卻突然聽說有一個退休老頭兒要拜訪他,找他匯報些事情。張震出去一看,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位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特工——將蔣匪軍耍的團團轉的郭汝瑰。
郭汝瑰此行是為了匯報工作,將寫《中國軍事史》時領去的5萬元經費中剩余的8000元歸還,然后再籌措一筆捐款。而當張震聽完這筆捐款的用途后,立刻表示不要去找人捐助了,我支持你,接著就讓國防大學按照自己的指示撥給了郭汝瑰5萬塊錢。
我們難道不能清廉么?
郭汝輝是黃埔軍校五期省算是國共兩黨許多軍官的小學弟,所以也被稱為“郭小鬼”,他是土木系13太保之一,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得力的左膀右臂。
1928年就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郭汝瑰,后來卻和組織失去了聯系,并在脫黨期間留學日本,抗戰時期以出色的參謀能力獲得了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陳誠的賞識,并被其作為心腹。
解放戰爭期間,一年之內三次升職,直接干到了國防部作戰廳長,而也正是在解放戰爭期間,郭汝瑰終于重新和我黨取得了聯系,秘密會見了董必武,開始負責解放戰爭的情報工作。
從黨誕生的那天起,黨的情報工作就開始了,而我黨情報機關創始人,和情報工作總負責人是周恩來總理,對于情報工作有三點要求:不搞收買,不搞暗殺,不搞色誘。
這使得我們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或者說與許多舊政權,舊政黨都不同,因為我們的特工需要在不利用人性弱點的情況下,一本正經地搞情報。
郭汝瑰作為中共的優秀特工,不僅能夠遵守以上三個情報工作原則,還能夠在一眾貪腐成性的國民黨軍官中保持清廉作風而不被懷疑,可以說難度是相當之大了。
當然在國民黨軍官中還是有聰明人的,郭汝瑰的清廉作風也并非一直沒有為他帶來過困擾,比如說“功德林優秀畢業生”杜聿明就曾經極其懷疑甚至確定了郭汝瑰是我黨的特工。
有一次他還找蔣介石告狀,告狀的理由則是郭汝瑰太過清廉了,自己已經比較不錯了,可郭汝瑰更夸張,他家里的沙發上,甚至衣服上還有補丁。
可沒想到能夠自己洗腦,洗到自己深信不疑的蔣介石竟然認為杜玉明是嫉妒郭汝瑰,才選擇告狀的,又或者是杜聿明在弄派系斗爭。
于是蔣介石便教育杜聿明說:“我堂堂黨國難道還不能有一個清廉之人嗎?更何況我本人也比較清廉,難道我也通共嗎?”這一歷史細節還在大絕戰等一系列影視劇中有所體現。
然而杜玉明怎么會輕易放棄?他一直都沒有打消對郭汝瑰的懷疑,而且處處和他針鋒相對,這使得郭汝瑰在解放戰爭中幾乎一直都在和杜聿明斗智斗勇。
杜聿明知道郭汝瑰是我黨派去的特工,郭汝瑰也清楚杜聿明知道他是什么身份,可二人很難除掉對方,所以只好在各種會議上夾槍帶棒,互相打壓。
戰場之外的大決戰
郭汝瑰當上國防部第三廳廳長以后,杜聿明就開始和郭汝瑰針尖對麥芒,常在暗里較勁斗法,尤其是當杜玉明不知從什么地方得到了關于郭汝瑰是臥底的情報后,就更加堅定了這一做法。
他最開始是向顧祝同報告了這一情況,可顧祝同也認為杜聿明是在搞派系斗爭,認為他對陳誠有不滿,所以就要將火氣發到由陳城一手提拔的郭汝瑰身上。
哪怕在黃伯韜不被為杜聿明前來營救不得以后,也沒有除杜聿明以外的國民黨內部人士懷疑他,或許黃伯韜自殺前對內部決策有過疑慮,但他也不知道誰才是臥底。
時隔35年以后,杜聿明在《淮海戰役親歷記》中,還對蔣介石當年的各種越級指揮與微操耿耿于懷,認為如果不是蔣介石和顧祝同當年非要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的擺布,絕對不會敗的如此迅速,就算北方丟了也至少能保存50萬兵力,與解放軍分庭抗禮。
事實上郭汝瑰作為臥底還是比較保守的,他制定的許多計劃還是比較有可行性的,有時為了能夠更加真實,還會自己否決自己的計劃或者舉報其他人是共諜。
郭汝瑰的計劃到底有多好呢?如果當初蔣介石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是真的完全聽從他的擺布,最后沒準還能多撐幾年,解放戰爭也不會盡快結束,簡單來說就是蔣介石比郭汝瑰這個真臥底更像臥底。
不過郭汝瑰的徐州會戰計劃其實也并不是很好,所謂的擊首而尾至,擊尾而首至,只是紙上談兵,很容易被解放軍牽著鼻子走,杜聿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漏洞。
杜聿明毫不客氣打斷郭汝瑰的講話,認為他沒有考慮大兵團行動的實際可行性,和可能面臨的問題,但杜聿明的態度卻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感,使得很多人反而站在了郭汝瑰這一邊。
不過其實郭汝瑰就算真的認真幫助國民黨制定計劃,最后也會是我們贏得解放戰爭,因為他作為紅色特工最大的作用是讓我軍知道蔣匪軍的行動方案和作戰計劃。
給他們搗亂只是捎帶手的事兒,反串的太過明顯反而容易暴露,給我們的情報工作造成困難,更何況按照蔣介石的性格,就算郭汝瑰給他制定一個完美計劃,他也會通過自己的微操使得這個計劃最后執行的不倫不類。
而郭汝瑰的死對頭杜聿明最后經過功德林的改造出來后,和他一起出席了政協會議,兩人敘舊的時候,杜聿明還開玩笑說我們所有人都敗在了你的手上,甚至杜聿明在彌留之際,還在糊里糊涂的精神狀態下問前來探望的郭汝瑰是不是共產黨。
革命就是蠟炬成灰淚始干
三大戰役以后,國民黨敗局已定,此時郭汝瑰打算功成身退,因為好面子的蔣介石很有可能要找人背鍋,這個人未必不是自己,所以他便想著引咎辭職,并且由任廉儒轉告黨中央,希望到解放區去。
但正如毛主席所說,“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即便國民黨幾百萬大軍已經化為烏有,也不能掉以輕心。于是任廉儒傳達了黨的指示,希望郭汝瑰能夠爭取掌握一支部隊等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時候舉行起義,這比到解放區更能發揮作用。
郭汝瑰和組織失去聯系十幾年之后都沒有改變信仰,此時已經到了最后一步,他更不可能違背黨中央的指示。于是經過顧祝同的舉薦,郭汝瑰被任命為七十二軍軍長,原本他是被分配了一個閑職的,因為顧祝同怕他出事。
可郭汝貴卻冒險爭取了軍長這個實權職位,一旦自己太過積極引起懷疑,不僅計劃泡湯,性命也難保,可他卻還是說服了顧住同,理由是有人一直不服自己,認為做參謀很容易,自己如果在這個危難時刻不挺身而出,以后恐怕更難立足。
后來郭汝瑰果然按照計劃,宣布了七十二軍起義,破壞了蔣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計劃,當時已經逃往臺灣的蔣介石得知此事后仰天長嘆,因為他沒想到郭如瑰竟然才是共諜。
新中國成立以后,郭汝瑰也沒有閑著,而是盡自己最大努力為革命事業,為新中國的建設做貢獻,1966年,葉劍英元帥就指示他們要開展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研究,注釋古代兵法,編寫反映歷代戰爭的書籍。
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在極為苛刻的寫作條件下,郭汝瑰這個48人的寫作班子終于完成了《中國軍事史》第一卷《兵器》,并于1983年正式出版。
而這一系列學術著作的寫作班子也很特殊,最年輕的也60多歲了,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即便已經到了現在的法定退休年紀,他們仍然在發光發熱。
后來又過了八年,1991年中國軍事史六卷十冊全部完成出版,一共600萬次,然而此時郭汝瑰仍然沒有閑著,因為一年前他就已經為自己找到了別的事情做。
經過寫上郭汝瑰這個寫作班子還打算再跟當初支持他們的張震副主席申請5萬塊錢,進行《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史長篇》的寫作。而郭汝瑰在北京跟張鎮提起此事后,張震也是非常豪爽地答應了他,并表示會全力支持,該書計劃寫十章,1990年5月前6章就已經被完成。
相比于戰場上的刀光劍影,郭汝瑰在解放前的工作更多是隱忍和驚險,是默默無聞和付出,哪怕萬一自己犧牲了很有可能會讓名字埋沒于歷史大陸,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功績,他也沒有怨言。
新中國成立后,更是工作到了最后一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個玩弄乾坤的紅色特工比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虛構人物還要傳奇得多。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曹曦文 一封情真意切的電報
[2]陳名海 紅色特工弄乾坤
[3]葉介甫 郭汝瑰——臥底將軍的傳奇故事(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