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注意到,突然開始大力提倡落實休假權益了。
3月份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到:
保障休息休假權益,具體包括4點:
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
鼓勵帶薪年休假與小長假連休,實現彈性錯峰休假。
依法保障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益,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保障休息權益對勞動者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想到這些政策是在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屬于 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的一部分,頓時感到有些苦澀。
現在的工作時長能忍受么?
2025年2月,我們的周平均工作市場是47.2小時,1月份是49.1小時。由于2月是春節,所以1月的數據更有代表性。
49.1小時=9.82小時*5天,
或者=8.18小時*6天。
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49.1小時,比44小時多了5小時。
不過,想想過去,1995年5月1日起,我們才開始實行一周雙休制。
為什么要強調休假?我們得想想背后的邏輯。
勞動力是什么,是生產要素,是產出的自變量之一。
勞動增加,產出增加,勞動減少,產出減少。
縮減工作時長,等于縮減產出。
所以為什么強調雙休,減少加班。很簡單,因為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東西不好賣,就要降價。
降價之后,企業利潤率下降,賺不到錢,員工工資收入下降,東西更不好賣。
同時企業不愿意多花錢雇人,只能按著幾只羊使勁薅,導致有活干的累死,沒活干的找不到工作。
有錢的沒時間,有時間的沒錢,錢越來越難賺。
以此循環。
3月還有一個事情,歐洲議會通過禁止強迫勞動法案。
禁止強迫勞動法案規定,禁止在歐盟銷售、進口和出口使用強迫勞動制造的商品。根據法案,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將能調查可疑商品、供應鏈和制造商;如果產品被證明是用強迫勞動生產的,它將無法再在歐盟市場銷售或運輸,歐盟成員國將在邊境扣押這些貨物。該項法案涵蓋所有產品,不針對特定公司或行業。 歐盟成員國將需要在三年內開始實施該項法律。
啥叫強迫勞動,不過就是貿易戰的一種由頭。
不過,對比一下各國勞動者平均工作時長,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時長遠超歐盟。
他們在塞納河畔喝咖啡,你在 加班,
他們在西班牙的沙灘上度假,你在加班,
他們5點下班了,你在加班。
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背景下,
誰都想外銷,從別人兜里賺錢,
貿易摩擦持續不斷。
這就是矛盾的必然性。除非再來一次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或者科技大爆發,否則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
過去我們的發展更多以來出口,把縫紉機踩冒煙好不容易積累下家底,構建起龐大的產能。
可是,過去的發展方式也形成了重生產不重消費、重投資不重分配的路徑依賴。
如今,指望從別人(海外)兜里掏出更多錢解決我們自己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不現實,
提升國內消費是不得已,也是必經之路。
所以, 你以為縮減工作時長是為了你多休息,
nonono,
保障消費權益其實是作為 消費環境改善提升的一部分,
過去,老百姓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現在變成了有錢沒錢,都要消費,
當然,沒有錢的話,還有消費貸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