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可忙壞了我們國家的外交部和商務部。
怎么回事呢?
也奇了怪,歐洲多國政要似乎早商量好了一般,你方唱罷,他趕忙登場,要不就是相約同行。他們接二連三地來訪,我們則歡天喜地地迎接,能不開心和幸福嗎?
3月25日,意大利參議長拉魯薩來訪,國家副主席韓正與之會見。
3月25日,葡萄牙國務部長兼外長蘭熱爾來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友好接待和親切會談。
3月27日,法國外長巴羅來訪,還是外交部長王毅熱情接待。
3月28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和藹接待,并與之坦誠、深入、務實地交換了意見。
中國正通過各種渠道向布魯塞爾傳遞一個信息:現(xiàn)在是團結一致的好時機。
該信息在歐洲許多國家引起共鳴。法國外長巴羅在北京表示:“我們需要法中兩國建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牢固的關系。”
看到一波波盟友競相訪問北京,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感覺這個月是沒機會了,遂聲明將于4月開展訪華之行。
看這形勢,即便不明真相的人,也能猜測出個八九不離十:歐盟多國要親近和投靠北京了。
確實如此!
來訪的政要里,最為關鍵的一個人物,便是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他可負責的是整個歐盟組織,多達27個國家。他來中國,肯定探討貿易和經濟方面的問題。他的行動和意向,就是歐盟的想法和目的。所以,他的到來,最能讓我們國家領導人歡喜和自信。
當然了,咱們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歐洲各國政要都能來訪。不管他們是心甘情愿,還是被逼無奈。因為,這是咱們國家受人喜愛、信賴和尊重的表現(xiàn),這也是咱們國家能擴大貿易渠道、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好兆頭。
想那以前,像今天這樣,歐洲多國政要密集、競相來訪我國的場景寥寥無幾。至為關鍵的原因,則是歐盟的心全在美國那里,仰美國的鼻息,跟在美國身后亦步亦趨,巴結討好。
歐盟和我們的關系親疏遠近,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看到美國要貼乎我們了,歐盟也趕緊搖頭擺尾,說幾句好話。否則的話,歐盟就會跟美國一起朝我們齜牙咧嘴。
去年5月,美國白宮發(fā)布聲明,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將從25%提升至100%,若算上美國針對電動汽車征收的2.5%基礎關稅,最終稅率將達到102.5%。
三個月后,歐委會也對我們出手了,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其中比亞迪、吉利汽車、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0%,19.3%、36.3%,其它合作公司征收21.3%,其它非合作公司征收36.3%。
我國政府對歐委會這一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抗議和不滿,哪怕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歐盟仍無動于衷,人家是鐵了心地要加稅,要跟美國保持步調一致,唯美國馬首是瞻。
一句話吧,美國怎么對我國,歐盟就效仿著怎么對我國。
那么,為什么今天,歐盟對我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呢?
說實話,歐洲多國的高調訪華行為,一定會讓美國大為震驚和憤怒的。他們不是不懂得,也不是不深知其影響和后果。可他們?yōu)槭裁催€要一意孤行、無所畏懼、大有豁出去的意圖呢?
這是他們被逼無奈、忍無可忍的結果——美國欺人太甚,太自私,太強硬,太霸道!
歐盟本一心一意地想跟隨和聽順美國,可美國呢,根本不真心實意地回饋歐盟,而是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得失,絲毫不管歐盟死活。
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在來訪之前,曾苦口婆心地試圖說服美國人相信關稅戰(zhàn)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誰知,美國政府竟然不屑一顧,依舊態(tài)度強硬堅決,我行我素。在這種情況下,絕望至極的謝夫喬維奇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謝夫喬維奇的訪華,肯定得經過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默許。也就是說,連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對美國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了。
咱們要知道的是,身為主席的馮德萊恩可是一個長期對咱們國家保持強硬立場的主。她都這樣,那27個成員國,別說全部了,不得大部分都和她保持一個基調和節(jié)拍?
作為馮德萊恩特使的謝夫喬維奇本以為他的行動會警醒美國,讓其回心轉意。誰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竟然絲毫不在意,反而變本加厲,高調宣布對非美國制造的汽車征收新的關稅。
特朗普的這一表態(tài),一下子夯實了馮德萊恩和謝夫喬維奇親近和投靠北京的決心和信心。
馮德萊恩發(fā)帖對此表示遺憾,并稱該關稅“將對美國和歐盟的企業(yè)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消費者則更不利。”
換句話說吧,歐盟的移情別戀,都是美國政府傲慢自大、打壓歧視和自私自利的結果。
但咱們還要非常清醒地明白,歐盟的這次倒戈,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被迫無奈、忍無可忍和不得已而為之的。
其實,對咱們國家而言,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咱們只看結果。只要來了,哪怕昨天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我們也舉雙手歡迎。
畢竟,多一個朋友多一條道。
再說來,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若干倍吧!
咱們中國,以前早就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提醒和告誡歐盟,趕緊丟掉美國這個“奶嘴”,趕緊獨立自主起來,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可是,歐盟始終不以為然,總以為跟隨美國這個老大,不會吃虧的。可而今,吃不吃虧,歐盟心里最清楚了,外人也心知肚明。
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的分析師薩麗·哈夫倫分析得一針見血,鞭辟入里:
“我們看到,對華態(tài)度的變化一方面來自歐盟委員會,其主席馮德萊恩論調更溫和的講話就是證明;此外也來自西班牙,它正在大力推動與中國的更多互動。
雖然馮德萊恩等布魯塞爾主要人物長期對北京保持強硬立場,但許多歐洲領導人都贊成與北京和解。隨著特朗普發(fā)動的貿易戰(zhàn)日益成形,中國意識到了跨大西洋聯(lián)盟的搖搖欲墜,因此堅持將自身樹立為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
咱們可得多多感謝特朗普總統(tǒng),要不是他的“英明”決策,歐盟是絕不會心急火燎地投靠到我們中國的懷抱的。
中國和美國,哪個才是最合適和放心的貿易伙伴,歐盟早就心如明鏡。
早在疫情后中國重新敞開大門之際,許多歐洲領導人就開始定期訪問北京,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中國之行總是最富有成效的。
我們國家始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合作共贏,互利互惠”,對美國如此,對歐盟同樣。
美國呢,總想著借助關稅戰(zhàn)、貿易戰(zhàn)、金融戰(zhàn)等卑鄙惡劣的手段來打壓阻遏我國的發(fā)展,意圖保住它的霸主地位。特朗普在1.0時代起悍然發(fā)起,繼任者拜登變本加厲,再到特朗普2.0時代,美國不僅未能如愿得逞,反而讓美國的貿易逆差額越發(fā)加大,且讓我國不管是經濟、科技和軍事都取得了令世界震驚和矚目的碩果。
特朗普對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一視同仁,如對所有輸美汽車征收25%的關稅。其實,這對我國幾無影響。因為,我國汽車在美國的直接銷量目前可忽略不計。
如2023年,我國品牌汽車在美國銷量不足1萬輛,占美國市場比例微乎其微(全年總銷量約1500萬輛)。
我國的電車雖然出口量逐年猛增,但只集中于歐洲、東南亞等地,很難插進美國市場——關鍵是政策限制,如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要求電動車供應鏈“去中國化”。
也就是說,特朗普征收汽車關稅,對歐盟打擊最大了。因為,汽車是歐盟的重要出口商品類別,如德國的寶馬、奔馳,法國的雪鐵龍等都赫赫有名。
特朗普的這一自私和強硬行徑,無形之中撕裂了與歐盟的關系,硬生生把歐盟逼向了我們這邊。這可是我們最最渴盼和希望的。
2024年,我國對歐盟汽車出口總量為98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占比約58%(57萬輛),但增速明顯放緩,原因是歐盟在2024年7月起對我國的電動車征收最高達37.6%的臨時關稅。
即便如此,個別車企,如上汽集團,2024年在歐盟、英國和北歐三國銷量達24.46萬輛,成為歐洲銷量最高的中國車企。
2024年,相比較2023年對歐盟汽車出口71萬輛的總量,也是在增長的。
近些日,歐盟總部和歐洲多國走馬燈似地競相來我國訪問,這是疏遠美國親近我國的表現(xiàn)。
歐盟能主動親近投靠我們,下一步,取消貿易壁壘限制,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么,我國出口到歐盟的汽車總量必定會大增。不僅是汽車,還有別的好多好多的商品,也一定會滾滾涌向歐盟的。
反過來呢,歐盟的東西,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我們國家。
如此的話,不管是我們國家,還是歐盟,不都是大賺特賺,雙贏共富嗎?
合作,才能共贏;互利,才能互惠。
這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準!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fā),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