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水果也玩“變裝秀”,智商稅交得讓人哭笑不得!
這些原本好好的水果,明明什么都沒做,卻因為一些無良商家,將它原本的口感和外貌改變。
只為賣出個高價錢,可水果還莫名冠以“智商稅”的名號.....
買水果還是買應季的吧,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聽聽就好,真往嘴里送還是得“斟酌”。
?——【·金西梅的偽裝·】——?
金西梅,常在景區出沒,看上去粉粉嫩嫩著實誘人,讓游客以為是當地的特產水果。
所以即便是小販報價時,那價格高得讓人肉疼,也架不住 “來都來了” 的心理作祟,不少人一咬牙,還是掏出錢包,期待品嘗這獨特美味。
然而,一口咬下,差點把牙給甜出蛀蟲,齁得人五官扭曲。
冷靜下來,大家不免疑惑:記憶里的西梅,不是紫色且偏酸的嗎?別急,央視幫你揭開真相。
這所謂的金西梅,其實與西梅沒有半毛錢關系,其真身不過是未成熟的小桃子。無良小販為了賺錢,用大量糖將它們腌制,硬生生造出這種甜到“離譜”的口感。
畢竟小販們心狠手辣,連好糖都舍不得用,誰知道這腌制過程里,還有多少 “科技與狠活”?
下次再遇到這 “金西梅”,可得長點心,別讓錢包和味蕾都遭罪。
?——【·金沙果“套路”·】——?
“金”字輩的還有一員打假猛將,它就是常在云南的西雙版納、麗江等熱門旅游地出沒的“金沙果”。
相比金西梅,好歹還蹭一個西梅的熱度,金沙果可謂是讓你完全猜不出來,就像自創了一個名字,讓不少游客下意識地當作新鮮事物嘗試。
誰知道這樣就中了對方的圈套,從付錢那一刻就成了“大怨種”。
商家喊出15元一個“水果刺客”高價,等游客滿心歡喜捧起金沙果,迫不及待地吸了一口,卻驚覺這味道似曾相識——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椰子嗎?
游客們跨越千山萬水,從祖國各地奔赴而來,本想著品嘗獨特的當地水果,結果花著與北方老家相同的價錢,買的竟是隨處可見的椰子,這怎能不讓人直呼上當!
再仔細瞧瞧這所謂的金沙果,不過是被商家磨掉纖維外殼,拋光打蠟后的椰子,搖身一變,價格便翻了數倍。
更過分的是,那些顏色不夠鮮亮、發紫的,黑心商家竟喪心病狂地涂上色素、甚至漆料,還大言不慚地宣稱“汁液豐沛,營養升級”。簡直傷透了一幫人的心。
?——【·藏烏梨騙局·】——?
上面的兩種自創水果是往金碧輝煌里起名,這一位那就是往反方向——烏漆嘛黑出牌。
隨著大東北旅游業日益火爆,凍梨這一特色美食成功勾起無數游客的饞蟲。在市場的暗流中,一批模樣相似的“藏烏梨”悄然登場。
它黑黢黢的外表,乍一看與凍梨有幾分神似,再配上“富硒”、“抗癌”這些極具吸引力的宣傳語,怎么不讓人當作“莞莞類卿”,買回家細細品味一番。
人們吃著藏烏梨,雖覺得口感與普通梨子并無太大差異,但想著它可能蘊含的豐富營養,仍自我安慰,甚至沾沾自喜。
卻不曾留意,那微微發軟的表皮下,藏著一個驚人秘密。實際上,所謂的 “藏烏梨”,大概率是不良商家二次加工的產物。
他們為了牟取暴利,通過高溫加熱的手段,將普通梨子原本淡色的表皮熏烤至烏黑,搖身一變,就把這些平凡的梨子包裝成了來自高原的珍稀品種。
而那鼓吹得神乎其神的 “抗癌效果”,更是無稽之談,純粹是為了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而編造的謊言。
藏烏梨騙局,暴露了部分商家的貪婪與無底線,他們利用消費者對健康和特色產品的追求,肆意踐踏市場規則,欺騙大眾。
在此提醒各位,購買水果時務必擦亮雙眼,別被這些花言巧語和虛假宣傳所迷惑,最后大呼交了智商稅。
?——【·真假“野生”獼猴桃·】——?
這年頭,好像“人”培育出來的蔬菜水果就天生矮人一等,什么都是“野生”的最值錢,野生獼猴桃便是其中典型。
不少人聽聞其大名,腦海中浮現的是深山老林里,那些汲取天地精華、自由生長的果實,充滿了神秘與誘惑。
誠然,野生獼猴桃確實存在,但想要品嘗到,談何容易!它們大多隱匿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采摘難度極大,能夠流入市場、被普通大眾購買到的,簡直是鳳毛麟角。
可當你在景區門口,看到那些小攤販熱情叫賣的 “野生獼猴桃” 時,可千萬要保持清醒。這些所謂的 “野生貨”,大概率只是種植基地里的 “失意者”。
它們或是因為光照不足、養分缺失,又或是遭受病蟲害侵襲,最終沒能茁壯成長,成了長不大的小獼猴桃。
更扎心的是,它們甚至是被篩選下來、不符合商品標準的 “殘次品”。
不良商家卻利用消費者對 “野生” 的盲目追捧,將這些可憐的小果子包裝成深山珍饈,堂而皇之地擺在攤位上售賣。
消費者滿心歡喜以為買到了大自然的饋贈,殊不知,自己不過是被商家狠狠割了一把 “韭菜”。
與其冒險花高價購買不知真假的所謂野生獼猴桃,不如選擇正常大小、品質優良的普通獼猴桃。
它們富含維生素 C 和膳食纖維,實實在在地為人體健康保駕護航,讓你吃得安心、放心,免受無良商家的欺騙。
?——【·辣椒芒的假象·】——?
在大小上面搞障眼法的還有辣椒芒,商家將其吹噓得神乎其神,一句“果核極細,好似牙簽”,瞬間擊中不少人內心,想著終于能告別啃食大芒果核時的狼狽,毫不猶豫就心動了。
仿佛辣椒芒是芒果界的 “天選之子”,為消費者量身定制,可事實真如此嗎?
實際上,辣椒芒不過是芒果樹部分果實由于光照不足,長期處于陰暗角落,無法盡情沐浴陽光;或是生長環境惡劣,土壤貧瘠、水分失衡,導致它發育不良。
這般先天不足,讓它在一眾飽滿圓潤的芒果中顯得格格不入,成為了不折不扣的 “殘次品”。但商家哪管這些,為了利益,使盡渾身解數包裝它。
消費者以為能品嘗到口感獨特、食用便捷的美味芒果,可入口才發現,與真正的優質芒果相比,辣椒芒的口感差了十萬八千里。既沒有濃郁香甜的滋味,也缺乏汁水飽滿的口感。
大家花了錢,本應享受頂級美味,卻被商家用這 “小伎倆” 糊弄。
再遇到打著奇特名號的水果,得多留個心眼,別被華而不實的宣傳騙了,畢竟好水果的品質,可不能只看名字和噱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