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我們研發的全新防爆四足機器人續航能力突破5小時!”3月28日,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海外負責人李新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今,這批“鋼鐵衛士”已奔赴西亞油田執行安全巡檢任務。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于重慶市的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深耕防爆機器人領域十余載,曾因為“輕資產、高研發”的行業特性遭遇融資瓶頸。對此,中國建設銀行重慶渝中支行以“信用+專利權質押”創新模式為企業雪中送炭,2023年至今累計授信1億元,助力“專利”加速轉化為“紅利”。
近年來,重慶立足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把發展科技金融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不斷深化支持科技創新的信貸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構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助力科創“新苗”破土成林。
推陳出新 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
百科鼎昱是重慶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知名車企的一級供應商。2024年2月,伴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沖擊,面對生產成本增加以及大量訂單涌入,公司在資金調配上遇到了困難。華夏銀行重慶分行及時為其匹配了全國首個“經營成果掛鉤貸款”金融產品。僅在5個工作日內,300萬元貸款便成功發放。
與常規貸款不同,“經營成果掛鉤貸款”將貸款利率與企業經營成果表現掛鉤,采用利率“前低后高”的靈活計息方式,進行彈性定價,平衡了企業利息償付負擔與盈利能力。華夏銀行重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永利介紹,目前重慶分行已累計為14家高成長性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經營成果掛鉤貸款”,總貸款額度達7100萬元。
鑒于科技企業輕資產、高風險的特性,重慶積極引領金融機構開拓創新信貸產品。
“近年來,重慶圍繞科技型企業發展特點,構建與其相適應的授信評價機制和信貸產品體系,推進‘一行一品’產品創新,創新落地‘經營成果掛鉤貸款’‘貸款+認股權’‘科企梯度貸’‘梯度培育掛鉤貸’‘知識產權掛鉤貸’等金融產品,服務科技型企業的信貸產品達100余款。”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魏海濱介紹。
面對信貸風險,重慶在全國率先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建立政銀分擔的風險補償機制,讓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不再“畏手畏腳”。
同時,重慶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政銀企對接機制,持續推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據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統計,截至2月底,重慶市“雙倍增”計劃下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8100億元。
完善體系 全周期服務科企發展
“種子基金給了我們破土而出的力量。”在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星空原野公司創始人周少陽正調試新一代便攜式赤道儀,憑借該基地的50萬元孵化基金和100萬元市級種子基金支持,這支由“90后”組成的團隊,僅用半年便完成赤道儀項目從實驗室到量產的跨越。
這正是重慶培育科創“種子”的生動注腳。在2024年出臺的《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導向,單項目最高支持200萬元,為初創團隊點亮“最初一公里”的明燈。注冊資本100億元的重慶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則構建起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集群和投資矩陣。
“我們像園丁般培育創新物種,投資的項目70%以上具備硬科技屬性,全面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超前布局投資未來產業。”重慶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念表示,截至2024年底,集團參股子基金累計投資項目1306個,投資金額435億元,帶動社會資本跟投732億元,并孵化555家高新技術企業、18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我們推進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輔導。”重慶市委金融辦副主任、重慶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長龔榮潔介紹,近3年上市的21家企業均為科技型企業,占全部上市公司總量的五分之一。
通過“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各職能部門協同織出企業發展“護航網”,讓每粒創新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凈增11296家、1218家;技術合同成交額974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位居西部第一、全國第七。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雍黎 王姍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