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手交易平臺,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國民度最高的閑魚了。
去年底,知名第三方數據機構 QuestMobile 發布了《2024 中國互聯網核心趨勢報告》。
這份報告中,閑魚依舊穩居「中國互聯網 App TOP50 賽道」中閑置交易賽道榜首。
與此同時,在龐大的用戶規模下,閑魚仍然保持著快速的增長。
憑著近 20% 的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率,榮登「 App 用戶規模增長 Top 榜」前五。
不得不說,閑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源浪費、促進了商品再利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圖源QuestMobile)
而時間進入 4 月,閑魚這邊又有了新動作。
4 月 1 日,閑魚一項新規正式生效,攪動了二手交易市場的一池春水。
根據官方公告,閑魚此次調整了手機品類的軟件服務費收費門檻,同一筆訂單最高收取 1.6% 的費用。
調整的核心,是手機品類的收費門檻從「月訂單>10筆+金額>1萬」,改為了「自然年訂單超 6 件」。
簡單來說,賣家在一年內賣出第 7 部手機時,平臺就會開始收取 1% 的軟件服務費。
作為對比,此前需同時滿足訂單數和金額門檻。
這次調整后,加上原有的 0.6% 基礎服務費,單筆交易最高費率可達 1.6%。
(圖源閑魚,下同)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對「同一訂單不重復收費」做了明確說明。
若同時觸發基礎門檻(月訂單>10 筆+金額>1 萬)和手機品類門檻,僅按后者收費。
這避免了職業賣家因多品類銷售被「雙重收割」。
此外,平臺強調 4 月 1 日前已達標的訂單不追繳費用,且新規分階段覆蓋用戶,避免短期內沖擊體驗。
此次調整,無疑是閑魚對職業賣家的精準打擊。
過去,閑魚因低門檻吸引了大量職業賣家,甚至有人批量倒賣全新商品,偽裝成個人用戶搶占流量。
這不僅擠壓了普通用戶的交易空間,還導致平臺逐漸偏離「C2C 閑置社區」的定位。
而對比新舊規則,職業賣家的成本變化顯著,像高頻次、低單價的「機販子」將面臨更高成本。
例如,一名賣家若每年賣出 100 部均價 2000 元的手機,按新規需多支付約 1880 元服務費。
而普通用戶偶爾轉賣舊手機,幾乎不受影響。
不僅如此,閑魚還為普通用戶和優質賣家提供了多項優惠政策。
比如基礎服務費封頂,單筆訂單超過 1 萬元的部分免收 0.6% 費用。
如果用戶賣出 2 萬元手機,基礎服務費僅 60 元。
此外,使用「發車」「拼團」功能發布的商品,還可免收基礎服務費和軟件服務。
另外對于卡券、游戲道具等特定品類賣家,若糾紛率低于行業水平,可申請返還已收取的服務費。
整體來看,這次費率調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閑魚近年來商業化探索的延續。
2024 年 6 月,閑魚首次向全體賣家收取 0.6% 基礎服務費,終結「零傭金」時代。
同年,閑魚針對高頻賣家加收 1% 費用,如今再將手機品類單獨「拎出來」加碼。
這一系列動作,本質上是閑魚在用戶生態與商業化之間做的一場平衡實驗。
從「免費」到「精細化收費」,閑魚的轉變,標志著二手電商行業正在走向成熟。
對于普通用戶,只需避開高頻交易「雷區」,仍能享受低成本轉閑置的便利。
而對平臺而言,如何在賺錢與維護社區氛圍之間找到平衡,更是接下來仍然面臨的課題。
對此你怎么看呢?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