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法院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糾紛化解,創造性地引入了“第三方咨詢”的方式,妥善化解了一起超過20年賠償期限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既使得調解方案更加客觀、公正,提高了案件處理結果的可信度,也為當事人節省了數月的訴訟周期及數千元的鑒定成本,節省了司法資源,實現了效率與公正的雙贏。
在該案中,康某于2002年8月15日騎三輪摩托車摔倒后,在某醫院治療左股骨干中段骨折時因大量出血導致截肢,術后雙方發生爭議。2003年1月17日,雙方達成民事調解,院方已履行賠償義務。2006年8月8日,康某提出再審申請,2008年1月16日再審確定院方支付20年包括殘疾輔助器具費在內的賠償金。現給付年限屆滿,康某仍需安裝義肢,因物價上漲,原本35100元一套的義肢漲至57050元,康某訴至法院,主張院方繼續給付兩個更換周期(八年)的殘疾輔助器具費。
主審法官仔細分析案情,發現本案系超過生效文書確定的給付殘疾器具輔助費年限,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置輔助器具的案件,原鑒定機構確定的假肢價格,因物價上漲等因素與康某現在的主張金額差距較大,以往類案均需重新鑒定,以確定假肢現有價格。但涉及醫療糾紛案件的鑒定,往往鑒定周期長、費用高,考慮到康某現殘疾程度高、生活困難、缺乏經濟來源,急需資金更換假肢,法官在雙方同意的基礎上,決定突破傳統訴訟程序依賴司法鑒定的單一模式,創新性地引入“調解+第三方咨詢”的多主體復合解紛模式,促使雙方能夠迅速達成一致,解決康某的燃眉之急。
引入專業力量
法官與秦皇島市醫學會、秦皇島市醫療調解委員會等專家和行業性調解組織開展聯合座談,醫學會與醫調委多是醫學專業相關人士,依托其長期處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專業經驗和在輔助器具領域具備的豐富知識,對于義肢的價格進行前置評估,三方共同探討案件的解決方案更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有效彌補了法官在醫療技術領域的認知局限,也提高了當事人的信任度。
廣泛市場調研
法官聯系多家醫療器械生產公司,詳細咨詢各家義肢的具體金額,要求其出具情況說明。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獲取市場上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義肢的價格信息。根據康某的實際需求,在多家公司的各類價格中掌握平衡,為確定合理的方案提供了豐富的市場參考依據。
全面綜合評估
法官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通過將專家意見與市場調研的結果相結合,避免了單一主體可能存在的主觀偏差,綜合評估了康某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以及醫院方的承受能力,力求在雙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最佳調解方案。
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法官對雙方當事人開展了細致入微的調解工作。法官首先詳細講解了調解方案,展示了此前通過嚴謹程序所獲取的客觀、權威的證據材料,為后續調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事實基礎。同時向院方闡述了康某目前面臨的困境和迫切需求,并從院方的長遠發展和聲譽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成功調解。
在本案中,主審法官充分考慮到康某殘疾程度高、生活困難、缺乏經濟來源的現實需求,突破傳統鑒定程序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限制,優先保障當事人的生存權與健康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審理思路,并對推動對抗式訴訟向協同型解紛轉變進行了有益探索,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價值取向,為類案處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審理思路。
來源:中國法院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