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事故車輛 圖源網絡
小米SU7事故,誰才是主要的責任方?
文/吉它木影
2025年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標準版轎車在前往安徽池州的路上發生重大事故,包括駕駛員在內的三名女大學生遇難。網傳消息,汽車在遇高速修路變道后撞上護欄,隨即發生燃燒。三名女生是準備去參加事業編考試,原本充滿希望、美好的人生卻在這個夜里戛然而止,實在讓人痛心。
從網傳事故現場照片看,車輛損毀極其嚴重,車頭幾乎完全不見,車輛外殼在猛烈的燃燒后只剩下斑駁的鐵皮,但吊詭的是,車輛右后輪似乎只是有點低胎壓,輪胎輪轂完好無損。更觸目驚心的是,四個車門居然嚴絲合縫地保持著關閉狀態,且幾乎沒有變形。可見,撞擊的力量集中在了車輛前部,車門并未受到明顯碰撞,也就是說,車門并未因為撞擊變形。然而,車門卻在最需要開啟的時候保持了緊閉,何等的諷刺。
4月1日下午,小米公司發布事故詳情:
這一份聲明,想來也是經過龐大的法務團隊反復審核過的。至于表達了什么,每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的解讀。這起事故,大概率最終也是駕駛員負全責,與車輛無關。就像那個經典的說法,菜刀被拿去砍人了,和菜刀生產廠家有一毛錢關系嗎?難道把菜刀做得鋒利也是錯?
且慢,菜刀是不會自己跳起來揮向仇人的,也許未來的智能菜刀可以,但起碼現在還沒有。那就是說,菜刀是做惡還是切菜,是取決于拿菜刀的人的。所以,人才是決定因素,也必須是決定因素。人對自己的工具必須要有最高的控制權限,即使讓工具處于自動或半自動工作狀態,也需時刻保持關注,并隨時可以收回完整的控制權。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法律承認的無人駕駛汽車,那駕駛人就必須履行駕駛職責,保持清醒,保持對車輛的控制。
本次小米發布的事故通報中,車輛開啟了輔助駕駛。過于大膽的女生,或許因為駕駛技術不高,或許是出于疲勞,或許是出自對同行女生的炫耀,或許是過于相信車企的宣傳,在夜間的高速公路上開啟了輔助駕駛功能。然而,當遇上了中國高速上很常見的維護變道,一切都變了模樣。發布會上,主動安全極限測試華麗的成績單,沒能幫助車輛及時減速并正確駛入更改后的車道。本應及時發揮作用的AEB(自動緊急剎車系統)也并沒有被觸發,車輛撞上欄桿,事故發生。在小米的發布會上,雷軍稱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間高速下,成功識別前方車道靜止的故障車并立即剎停。然而,本次事故之后,用戶才知道,小米的AEB是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的。
SU7發布會截屏 圖源網絡
近幾年新能源車發展迅速,車企各顯其能,不斷推出的新功能讓人眼花繚亂,車企的發布會上也是各種吊打傳統豪車,當然,吊打的同時,還貼心地提醒觀眾不要笑話它。然而,安全這一最基本的前提卻被有意無意忽略。近期一些引起較大關注的事故里,這幾個方面都被廣泛置疑:
一、被過度夸大的智能駕駛。現在的新能源車,也就是電能驅動的汽車,相比燃油車,兩者之間本質上的區別只在于能源提供的方式不同。然而,因為有了大容量電池,新能源車可以通過電能實現更多的人機交互,這本是好事,時代發展應該帶給人類更多的便捷與舒適。目前來看,新能源車的確做到了。很多由油車改為新能源車的車主說,當從BBA的4S店走出來,試駕了電車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它能提供的體驗簡直太好,怎么也不想再開落后的油車了。在飛速發展的軟硬件加持下,智能駕駛更是成為車企宣傳的一個重點。無論是車企董事長春節返鄉長途自駕的直播,還是發布會上華麗的PPT,新能源領域好像成了《廣告法》的法外之地,夸張的廣告詞層出不窮,想象力的上限不斷刷新,你“遙遙領先”,我“第一梯隊”,你“第一梯隊“,那我就“第0梯隊”。追求時尚與便利的年輕人,甚至油車時代的老司機,很難不被這樣的宣傳蠱惑。而如今的智駕到底處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這些在他們的宣傳里是看不到的,你需要拿著放大鏡在巨大的屏幕里尋找那蚊蚋般的小字。當然,這些是一定會印刷到車輛說明書上的,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
廣告之外,一些車主的實際行動也在為智駕打CALL。2025年2月17日,湖南一位司機高速長途行駛中打開智駕,一路打著呼嚕,車到家了才驚醒。如此危險的行為,最終只被處以200元罰款。可以想見,這樣的處罰,對于一覺醒來就到家門口的誘惑相比,有多大的作用。何況,這處罰還是交警發現的前提下,如果沒發現,那豈不是賺大發了。
圖源網絡
這些明里暗里的宣傳與鼓動,讓很多新能源車主忽視了車還是需要人來駕駛這一基本前提。因此,不管在法律上能怎樣地規避責任,過度宣傳在這些事故里都難辭其咎。
第二,車門開啟方式越來越花哨,卻越來越不可靠。這也是眾多消費者一直詬病的地方,我真想不通這樣設計的邏輯是什么。特斯拉發明了隱形門把手之后,國內車企蜂擁而上。從已知資料看,之所以放棄穩定可靠的機械門鎖,主要目的是減少風阻,延長續航時間。然而放棄了穩定節省下來的電到底有多少,也只存在于車企的報告里,駕駛人是感受不到的。何況,即使省下來點電,恐怕也早被所謂的冰箱彩電大沙發耗光了。花哨的車門開啟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在平時使用中造出點尷尬來。某遙遙領先車企,還造出了在車門外大手一揮隔空開門的先進方式,且不說在大街上做出如此動作有多搞笑,只說當一個女司機獨自坐在車里,門外有壞人劃拉一個開門動作,車門會不會款款打開?
花哨無罪,各有所愛,但影響到發生事故時的逃生就是罪過了。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需要軟件,或者電力的支撐。然而當發生事故,軟件失效、電力無法供應時,本該成為逃生之門的車門就變成了一道鐵閘。所以,即使只有一次因為隱藏把手影響逃生的事故,車企也應該做出改變,在車門內外都設置穩定可靠的機械門鎖,且便于尋找和使用。
第三、智能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新能源車能實現豐富功能、舒適體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車機參與了大部分功能。車機和手機一樣,都是靠軟件來實現人機交互,實現所謂的智能化。在車企的宣傳里,你可以看到,車主進入車輛后,通過語音可以讓車機放音樂,可以讓車窗按要求的比例下降多少,可以控制空調。這些功能可能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看起來也很酷。但其實,這一點也不高級。坊間傳聞,恒大前老板許家印,脫大衣都是一抖肩膀直接甩掉,坐在沙發上,手一伸后面就會有雪茄煙遞上。想想,如果這些事還要許老板靠語音來實現,這高級嗎?
我敢說,您的手機,不管是旗艦還是低端智能機,甚至是以前的功能機,都一定有過死機,或者短暫失去響應的時候。那放到車機上,同樣是靠軟件和硬件結合計算,是軟件就會有BUG,如果這一刻不幸發生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后果就不像手機宕機這么簡單了。所以,新能源車必須要設置一個即使所有軟件系統失靈,也能保持剎車功能有效的剎車系統,這個系統是純機械的,只要不是物理損壞,就可以完全剎停車輛。
第四、電池碰撞擠壓后爆燃。現有技術下,這個無解,除非新一代電池研發成功。但是,如果能解決前三個問題,引發電池爆燃的大事故會減少,即使出現,通過車門逃生的機率也會提高。
最后一個問題,雖然與事故發生沒有明顯的強關聯,但也不可忽視——人的技能。駕駛車輛是一個熟練工種,沒有人可以在駕校學完之后就能完全熟練地駕駛車輛。經驗與教訓,獨立開車的時長,是成為一名老司機的必備條件。而如今剛拿上駕照的年輕人,如果開的是電車,又習慣于依賴智駕,那駕駛技能非但不會隨著駕駛車輛的時長增長,反而會因為有車機、智駕的存在,慢慢忘記了在駕校學到的交規、上車前繞車檢查一圈、移庫、側方位停車、坡啟這些基本的駕駛技能。這好比學習游泳,初學者如果身上安裝了智能泳圈,會給你提供浮力和動力,那這樣的人能學會游泳嗎?試想一下,未來的公路上,多數是這種技能慢慢退化的司機開車,會有多么可怕。
飛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繞過了油車行業百余年經營出來的技術壁壘,實現了“彎道超車”。然而,車超了,是時候回到正軌了。一次又一次的慘烈事故足以提醒車企——人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前提,一切技術都是虛無。
作者:吉它木影,不會彈吉它的廚子不是好攝影師。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