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間,貴州茅臺發布的2024年年報,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41.44億元,同比增長15.66%;利潤總額1,196.39億元,同比增長15.41%;歸母凈利潤862.28億元,同比增長15.38%;海外收入51.89億元,同比增長19.27%;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924.64億元;預收賬款(合同負債+其他流動負債)108.15億元;上繳稅金770.56億元;2024年度合計派發現金分紅將達到647億元(其中300億已經派發),分紅金額再創新高。
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從數字上便一目了然,尤其是在白酒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時,能夠達到日賺2.356億元的企業,也只有茅臺了。
不過,《華夏酒報》記者在詳細分析其業績后發現,成就的背后,不僅在于核心產品茅臺酒的穩健,更在于系列酒以19.65%的增速跑贏大盤,成為戰略布局中不可忽視的變量。當飛天茅臺觸及高端市場天花板,系列酒承載的已不僅僅是補充性增長任務,而是關乎企業未來十年增長邏輯的戰略命題。
從“配角”到“第二引擎”的十年蝶變
事實上,系列酒的成長軌跡在年報中清晰可見:2014年營收不足10億元,至2018年躍升至80.77億元,再到2022年突破159億元大關,2024年更是達到了246.84億元的新高峰,其在集團營收的占比也從3%攀升至14.17%。
可以說,這種跨越式增長的背后,是茅臺對產品矩陣的戰略性重塑:從早期分散的產品,到“一曲三茅五醬”品牌群,再到如今形成以茅臺1935為塔尖、茅臺王子酒為腰部支柱、漢醬/迎賓/臺源夯實基盤的產品金字塔,系列酒完成了從“量”到“質”的蛻變。
具體來看,通過品牌分層與渠道賦能,茅臺逐步構建了覆蓋千元至百元價格帶的產品矩陣。以茅臺1935為代表的千元檔產品,自2022年上市后,僅用兩年便突破百億銷售額,成為次高端市場的現象級單品。其成功得益于茅臺對消費場景的深度滲透:在婚宴、壽宴、商務活動中頻繁亮相,既強化了品牌調性,又提升了開瓶率。
而定位中端的茅臺王子酒、漢醬等產品,以及百元價位帶的臺源,則通過煥新升級與高性價比策略搶占大眾市場。例如,茅臺王子酒(醬香經典)2.0版本,以更優酒體與包裝設計吸引年輕消費者,疊加經銷商渠道的強力支持,成為系列酒增長的重要推手。有研報指出,茅臺系列酒的毛利率已提升至79.87%,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其“以價換量”的策略,正在向“量價齊升”進階。
渠道端,茅臺十年間構建的不同營銷體系,為系列酒提供了差異化的落地場景:i茅臺平臺側重年輕客群培育,體驗店強化文化輸出,傳統經銷商網絡保障市場滲透率。這種生態化渠道布局,使不同價位產品找到精準出口。例如,茅臺王子酒通過區域大商深耕縣鄉市場,而茅臺1935則依托城市體驗店塑造高端形象。特別是“茅臺醬香,萬家共享”連鎖店通過“主題終端店”模式,將系列酒觸角延伸至縣域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該終端網絡已覆蓋全國283個地級市、1086個縣區,形成“核心城市輻射+縣域市場深耕”的雙層布局。這種“毛細血管式”的渠道下沉,為系列酒打開增量空間。
可以說,茅臺系列酒的十年蝶變,為白酒行業提供了結構性升級的標桿范式,其“金字塔產品矩陣+生態化渠道網絡”模式,重構了高端品牌向下延伸的路徑:通過千元價格帶的茅臺1935打破次高端市場格局,以中低端產品的文化賦能和渠道下沉激活縣域消費潛力,開辟增量市場,這為行業破解“高端增速放緩、大眾市場割裂”困局提供了戰略樣本;同時,其毛利率提升至79.87%的實踐,驗證了“品質升級+精準分眾”對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應,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
這一轉型不僅鞏固了茅臺在醬酒賽道的引領地位,更催化了白酒產業從單一品牌驅動向多價格帶協同發展的生態重構。
茅臺系列酒的成長陣痛
盡管茅臺系列酒增速亮眼,但其營收占比僅為14.47%,遠低于同類競品系列酒超30%的貢獻度。這一差距折射出,茅臺系列酒的擴張也面臨著深層挑戰。
證券機構測算顯示,若保持當前增速,茅臺系列酒有望在2028年前突破500億元規模,成為繼茅臺酒后第二個超級單品集群。
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突破三重瓶頸:一是千元價格帶競爭白熱化,五糧液普五、瀘州老窖國窖1573、郎酒青花郎等競品加速布局;二是渠道利潤空間收窄,如何維系經銷商積極性成為關鍵問題;三是產能約束,4.81萬噸基酒產量雖創歷史新高,但優質產能仍需向核心單品傾斜,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茅臺1935為例,其作為千元價格帶的戰略級產品,市場表現呈現“高開低走”特征:上市初期,其市場價曾飆升至1800元,目前,據今日酒價統計,其批發價回落至750元左右。不過,部分區域出現了低于700元的成交價,與出廠價形成嚴重倒掛。這種價格波動揭示出次高端市場的脆弱性:若繼續下探,將與其他系列酒形成直接競爭,打破“飛天茅臺穩固超高端、系列酒卡位次高端”的梯度布局。
不僅如此,若進一步降價可能引發渠道商拋貨,加劇價格體系崩壞。過去的經驗表明,一些知名酒類品牌因過度依賴低價,最終導致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被侵蝕。從消費者認知的角度來看,茅臺1935通過商務宴請場景塑造的“輕奢”形象一旦進入中端價格區間,將不得不與區域酒企展開激烈的競爭,這可能導致其品牌溢價能力急劇下降,影響品牌的長遠發展以及消費者信任。
另外,有業內專家坦言,醬香型白酒需要至少5年的儲存周期,而在2024年,系列酒中的老酒所占總產能的比例并不高,新酒占比過高,可能會引起口感上的不穩定。加之“12987”釀造工藝對赤水河谷生態的高度依賴,產區擴展(如習水基地)帶來的發酵環境差異可能進一步放大,這將給部分系列酒的一致性帶來挑戰。
對行業而言,茅臺系列酒的隱憂也敲響了警鐘:脫離品質支撐的規模增長終將反噬品牌溢價,唯有構建“產能-渠道-品牌”的三角穩態,才能穿越周期。這場博弈的結局,或將重塑中國白酒的價值競爭邏輯。
未來,系列酒能否突破500億關口,不僅取決于產品力和渠道力的持續進化,更考驗著茅臺在品牌延伸與價值維護之間的平衡智慧。正如酒業觀察人士溫瑜所言:“茅臺1935現象”只是系列酒價值重估的起點,真正的戰役是如何將單點突破轉化為系統優勢,在飛天茅臺之外,再造一個可持續的增長極。畢竟,茅臺已經提出要把系列酒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
編輯:閆秀梅
校對:馬越
監制:王玉秋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