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1935年,天皇機關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同年2月,美濃部達吉提出的天皇機關說在貴族院遭到大肆指責,3月眾議院也全場一致通過了反對天皇機關說的“國體明征”決議。
以右翼、國家主義團體和在鄉(xiāng)軍人會為核心,開展了國體明征運動。4月,真崎甚三郎陸軍教育總監(jiān)向全軍通報了“天皇機關說違反國體”的訓詞。國體明征運動認為岡田內(nèi)閣支持天皇機關論,因而開始向推翻岡田內(nèi)閣的方向發(fā)展。岡田內(nèi)閣迫于運動的壓力,于8月3日發(fā)表了反對天皇機關論的第一次“國體明征聲明”。
這一次國體明征運動的背景中,有陸軍中統(tǒng)制派和皇道派的派系斗爭。
1、1935年的陸軍內(nèi)部斗爭
在此之前的1933年6月,真崎甚三郎晉級為陸軍大將,同時從參謀次長(中將職位)一職退任,成為軍事參議官。植田謙吉(參謀本部直屬原第九師團長)就任參謀次長。
雖然植田就任參謀次長是閑院宮參謀總長直接提出的意見,但其背后,有宇垣派的南次郎、金谷范三、鈴木莊六等的活動。同年1月,南次郎與金谷范三等人商量后,向閑院宮提議排除希望留任的真崎甚三郎,任命植田為下一任參謀次長。
2月,閑院宮也按照南次郎等人的要求,決定由植田就任參謀次長。實際上,南次郎、鈴木莊六、植田謙吉、閑院宮,還有輔佐閑院宮、擔任“別當”一職的稻垣三郎等人全部是騎兵出身,在這個系統(tǒng)彼此都有聯(lián)系。因此,南次郎等人的工作奏效,成功地把真崎趕出了參謀本部。
植田不是政治色彩很強的人物,但是通過騎兵系統(tǒng),與南次郎等宇垣派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另外,在真崎從參謀次長退任的最大原因——晉升大將這一點上,南次郎等人對閑院宮做了工作,后者的意見也起了作用。
這樣,真崎等三位將軍把持陸軍三個首長職位的局面便發(fā)生了變化,缺了真崎這一角,而變成了荒木貞夫擔任陸相、林銑十郎擔任教育總監(jiān)。
1934年1月,荒木陸相以患流感為由提出辭職。荒木貞夫在齋藤實內(nèi)閣中,在對蘇政策、預算要求等方面?zhèn)涫芨邩蚴乔宀叵嗟葘嵙ε砷w僚的壓制,而且逐漸失去了陸軍中央幕僚層的支持,這是他辭職的背景。
后任陸相由林銑十郎教育總監(jiān)就任,真崎取代林銑十郎成為教育總監(jiān)。
對于林銑十郎就任陸相,閑院宮參謀總長的意見占有不小的比重,其背后則有南次郎等人的活動。南次郎等人注意到了林銑十郎被荒木、真崎疏遠的跡象,企圖利用這一點接近林銑十郎。
林銑十郎就任陸相后,3月便將永田鐵山由第一步兵旅團長調(diào)任為軍務局局長。早在就任陸相之前,林銑十郎就曾經(jīng)透露過“永田少將可以擔任將來的軍務局局長”的意見,所以這個任命乃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當然,其背后也有東條英機等永田派幕僚的推波助瀾。
但是,4月,林銑十郎由于弟弟貪污并被判刑而提交了辭呈。有人試圖乘此機會讓荒木或真崎就任陸相,而永田對一些重臣和內(nèi)閣做工作,竭力讓林銑十郎留任。
永田一邊與植田參謀次長合作,一邊向元老西園寺的親信原田熊雄、齋藤實首相、岡田啟介前海軍大臣等穩(wěn)健派重臣做工作,并推動閑院宮參謀總長,最終,林銑十郎留任陸相。南次郎也希望林銑十郎留任。真崎也認為,林銑十郎留任比宇垣派的阿部或者南次郎就任陸相更加有利。
此后,在8月的人事調(diào)動中,林銑十郎陸相更換了皇道派的柳川平助陸軍次官、秦真次憲兵司令官、山下奉文軍事課課長,任命業(yè)務型的橋本虎之助擔任陸軍次官,參謀次長則由杉山元擔任,雖然此人是宇垣派,但是政治色彩不濃。這個時候的人事方案都是以永田軍務局局長為核心擬定的。但是,真崎對他的方案做了修改,因此,從永田等人來看,結果不夠徹底。
不過,秦真次、柳川平助是真崎嫡系的皇道派最重要的成員,永田和東條在林銑十郎就任陸相后便開始主張更換他們,實現(xiàn)這一點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當時,南次郎也對林銑十郎做了各種工作,以削弱皇道派的勢力。
1935年3月,林銑十郎和永田等人調(diào)出了皇道派的松浦淳六郎,任命業(yè)務型的今井清就任人事局局長。同一時期,岡村寧次被任命為參謀本部情報部部長,而皇道派的小畑敏四郎從陸軍大學干事升為陸軍大學校長,依然不在陸軍中央的要職上。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橋本次官、今井人事局局長是業(yè)務型幕僚,但對皇道派、宇垣和南次郎派統(tǒng)治陸軍都有批判情緒。
這個時候,統(tǒng)制派以擔任軍務局局長的永田為核心,企圖通過操縱林銑十郎陸相與以真崎為首的皇道派相對抗,確保他們在陸軍中的權力。雖然林銑十郎來自石川縣,但由于與真崎個人關系密切,而成為一夕會推戴的三將軍之一,最終登上了陸相的寶座,而實際并不擁有自己的勢力基礎。因此,他要與真崎保持距離,就不得不依靠與之對立的永田等人。另外,他在人事安排上,也受到永田為首的統(tǒng)制派有力的影響。
2、對皇道派的清洗
然而,雖然永田等人以非皇道派一夕會團體為背景,在陸軍中央的中堅幕僚層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即使職位最高的永田也只是局長級別。因此,對于林銑十郎陸相來說,為了對抗身居陸軍要職的真崎教育總監(jiān)等皇道派,需要獲得陸軍三首長之一閑院宮參謀總長的支持,不得不接受其背后的南次郎等人的主張。
因此,他后來暫且接受了南次郎起用小磯等人的方案。不過,由于以往的關系,林銑十郎對與真崎完全決裂一直猶豫不決,因而采取了派系中立的姿態(tài):把統(tǒng)制派的東條英機安排到久留米,使其遠離中央;把南次郎一派的小野寺長治郎陸軍主計總監(jiān)變?yōu)轭A備役,等等。但是,陸軍的人事仍然以永田等統(tǒng)制派為軸心。
同樣,永田也認為,為了與以真崎為首的皇道派對抗,不僅需要與林銑十郎合作,而且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與南次郎等人合作。因此,他提議起用南次郎推薦的建川次郎。然而,永田本來持反宇垣的態(tài)度,一直警惕南次郎背后的宇垣的舉動,主張“絕對不讓宇垣進入政界”,“宇垣大將最好還是早點回朝鮮”(當時,宇垣為朝鮮總督)。因此,他考慮不能讓南次郎、阿部等宇垣和南次郎一派的核心人物重新進入陸軍高層。林銑十郎也持同樣的態(tài)度。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陸軍中有影響的政治團體主要包括統(tǒng)制派(永田為首)、皇道派(真崎為首)、宇垣和南次郎派(南次郎為首)這三個派系,他們相互爭奪陸軍的實權。其他的業(yè)務型軍官沒有組成橫向的團體,只能行使各自職位固有的權限,除非與這三個派系合作(哪怕是臨時的),才能擁有政治發(fā)言權。所謂的業(yè)務型,雖然類型不同,但是林銑十郎也同樣屬于這一類。
在這段時間,林銑十郎陸相的人事調(diào)動方案常常遭到真崎教育總監(jiān)的修改,無法完全實現(xiàn)自己的人事構想。因此,他決心在8月的陸軍定期人事調(diào)動上罷免真崎,把皇道派從要職上全部排除。當然,在它的背后,有永田的強硬意見。
真崎早已看出,林銑十郎是永田的“傀儡”,“永田是陸軍各種陰謀的核心”,認為“他(永田)是各種策動的根源”,一直對永田保持警惕。
永田的意見是,要肅清皇道派的實權人物,包括更換真崎教育總監(jiān)或者將其編入預備役,同時將秦真次第二師團長和香椎浩平第六師團長編入預備役;更換山岡重厚陸軍省整備局局長、小藤惠補任課課長(土佐人)、牟田口廉也參謀本部庶務課課長(佐賀人)、鈴木率道作戰(zhàn)課課長:等等。
另外,任命南次郎一派的建川美次為參謀次長,任命永田的心腹東條英機為整備局局長,同時調(diào)出小畑陸軍大學校長,讓盡管是南次郎一派但屬于業(yè)務型的梅津美治郎接任。進而,他主張起用板垣征四郎、磯谷廉介、土肥原賢二、工藤義雄、松村正員、小笠原數(shù)夫、飯?zhí)镓懝獭⒍删眯鄣冉咏捞锏姆腔实琅梢幌蓡T。永田直接向林銑十郎表達了這個意見。
另一方面,南次郎向林銑十郎提出了如下建議:將秦真次編入預備役,同時起用自己一派的建川美次為參謀次長,起用小磯國昭為航空本部長。
7月10日,林銑十郎陸相與橋本陸軍次官、今井人事局局長、永田軍務局局長一起匯總了將級人事方案,征求真崎的意見。方案的主要部分是:要求真崎教育總監(jiān)主動辭職,擔任軍事參議官,此外,將秦真次第二師團長編入預備役,起用小磯為航空本部長。
真崎拒絕了這個方案。
12日、15日,林銑十郎陸相、閑院宮參謀總長、真崎教育總監(jiān)召開了三長官會議。會上,林銑十郎以陸軍內(nèi)部大部分人認為真崎是“黨閥的首腦”為由,逼迫其辭職。15日,閑院宮也勸真崎主動辭職。但真崎均予以拒絕。
于是,林銑十郎陸相單獨上奏更換真崎,當天便罷免了真崎的教育總監(jiān)職務,任命其為軍事參議官,同時任命與他陸軍士官學校同期的渡邊錠太郎為教育總監(jiān)。渡邊是一位政治色彩淡薄的武夫型軍人,博識而剛直,當時任軍事參議官,但對真崎為首的皇道派持批判態(tài)度。
17日,包括真崎、渡邊在內(nèi),召開了軍事參議官會議。會上,荒木主張不應當罷免真崎,進而指責林銑十郎背后的永田參與了三月事件。真崎以此為輔墊,拋出所謂的永田政變計劃書,以此發(fā)難。但是,在渡邊的支持下,林銑十郎在會議上擺脫了困境。
當天渡邊支持林銑十郎的舉動,成為渡邊后來在二二六兵變中遭到襲擊的一個原因。
此后,在8月1日的定期人事調(diào)動中,將秦真次編入了預備役,并更換了小藤惠補任課課長、鈴木率道作戰(zhàn)課課長等人。當時,來自佐賀的、被視為皇道派的土橋勇逸軍事課高級課員也被更換,由統(tǒng)制派的武藤章接任他的職位。
眾所周知,在二二六兵變后包括開除皇道派和宇垣派高官在內(nèi)的肅軍人事以及廣田弘毅內(nèi)閣組閣時,武藤章均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起用小磯為航空本部長則暫緩實施,宇垣和南次郎派沒有能夠恢復在陸軍中央中的要職。
南次郎本人在前一年12月作為關東軍司令官,離開了陸軍中央。
3、二二六兵變導火索——永田鐵山被刺殺事件
林銑十郎陸相罷免真崎一事,立刻由各種匿名信傳播開來,變得人人皆知。這些匿名信認為,罷免真崎的幕后人物是永田軍務局局長。8月12日,對此憤憤不平的相澤三郎中佐(屬于臺灣步兵第一聯(lián)隊)在陸軍省軍務局局長辦公室刺殺了永田。
相澤與大岸、末松等國家改造派軍隊青年將校交往密切,另外,他與真崎也有私交。而且,永田早已被皇道派和國家改造派軍隊青年將校視為一系列壓迫皇道派事件的核心人物。相澤與他們持同樣的看法。
所謂的“國家改造派軍隊青年將校”,除了在陸軍中央發(fā)生皇道派與統(tǒng)制派的對立之外,這一時期在分配到各部隊的軍隊青年軍官之間也形成了旨在改造國家的政治團體。這種團體與一夕會等中堅幕僚層的行動是分開的,最早形成于滿洲事變前后。它的核心成員有營波三郎、大岸賴好、末松太平、大藏榮一、村中孝次、安藤輝三、磯部淺一、栗原安秀、香田清貞等人。
這些人在九一八事變前的1931年8月,舉行了名為“鄉(xiāng)詩會”的聚會,此后,以思想家北一輝的弟子西田稅(原陸軍少尉)為核心,正式開始活動。
所謂鄉(xiāng)詩會,是旨在改造國家的陸海軍將校團體與民間團體聯(lián)合組織的一個聚會,在東京青山的日本青年館舉行。陸軍方面,有營波、大岸等人;海軍方面,有藤井齊、三上卓等人;民間方面,有西田、井上日召、橘孝三郎等人,會上商定互相合作。
當時的成員在翌年發(fā)動了血盟團事件(接連暗殺原大藏大臣井上準之助、三井財閥的最高領導團琢磨)、五一五事件(暗殺犬養(yǎng)毅首相)。
營波、村中、安藤等軍隊將校組成的國家改造團體常常也被稱為皇道派青年將校。
剛才已經(jīng)提到,永田為了對抗政黨政治,從國家總動員的觀點出發(fā),主張軍部積極介入政治、軍部控制政權。
永田認為,軍部控制政權首先需要“確立軍隊的統(tǒng)制和團結”,并需要明確“陸軍中央的維新決心”,“漸進而且合法地”實行“維新”。但是,軍隊青年將校的“橫向結黨行為”“不合法的革新思想”阻礙了軍隊的統(tǒng)制工作。從這種觀點出發(fā),他決心從陸軍中央肅清真崎為首的皇道派,因為他們與軍隊青年將校的國家改造運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永田一直反對軍隊青年將校的國家改造運動,另外,他嚴厲批評這些人是“北一輝、西田稅一派所謂職業(yè)革命家的掌中之物”。
這個時期,永田依靠非皇道派一夕會勢力,在林銑十郎陸相的支持下,事實上掌握了陸軍省的實權,對參謀本部的中堅幕僚層也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皇道派和國家改造派幕僚也認識到這一點,把他視為他們敵對勢力的核心。可以說,這是接近事實的。在這個意義上,相澤的判斷沒有什么錯誤,失去永田讓陸軍中樞遭到了重大的打擊。
正如剛才提到的那樣,以永田為首的統(tǒng)制派與營波等人的國家改造派軍隊幕僚的關系,已經(jīng)處于一種險惡的狀態(tài),而在1934年11月的所謂士官學校事件中,兩者變得勢不兩立。
士官學校事件,是以國家改造派軍隊青年將校的核心成員村中孝次、磯部淺一正在策劃政變?yōu)橛桑阉麄兣c士官學校的學生一起逮捕的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屬于統(tǒng)制派的士官學校中隊長過政信、參謀本部成員片倉衷對揭發(fā)一事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事件發(fā)生后,村中、磯部遭到停職,但兩人以事件純屬捏造為由,以誣告罪對過政信、片倉衷提起訴訟。
翌年7月,他們發(fā)表批判永田等統(tǒng)制派的《關于肅軍的意見書》,8月被免職。由此,國家改造派軍隊青年將校對永田等統(tǒng)制派更加怒不可遏,而恰好此時,與他們聯(lián)系密切的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被永田等人罷免,于是,他們便瞄準了被視為統(tǒng)制派核心人物的永田鐵山。
這個時期,營波、大岸為首的軍隊青年將校團體已經(jīng)與真崎為首的皇道派開始合作。兩派在對華政策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營波、大岸等人由于受到北一輝《日本改造法案大綱》的影響,納入了土地改革、所有權限制等國家社會主義政策。這種國家社會主義是真崎為首的皇道派所厭惡的。雖然兩派有這種政策上的差異,但在與統(tǒng)制派和宇垣派的對抗上,相互都需要開展政治上的合作。
剛才說到的國體明征運動,對于被罷免教育總監(jiān)職務的真崎來說,是企圖通過倒閣,讓林銑十郎陸相以及與之聯(lián)系密切的永田等統(tǒng)制派下臺,從而一舉達到在勢力上反敗為勝的目的。但是,經(jīng)過真崎被解除教育總監(jiān)的職務、永田被暗殺,繼而10月15日岡田內(nèi)閣發(fā)表第二次“國體明征聲明”,在陸軍中央的壓力下,運動勢頭急速減弱,不久便告平息。真崎的嘗試歸于失敗。
而以永田鐵山被刺殺事件,引發(fā)了皇道派和統(tǒng)制派之間矛盾的激化,而這一切的總爆發(fā)就是著名的“二二六兵變”。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