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拆解航母的場面比造航母還刺激——2012年退役的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到2025年還在船廠當釘子戶,耗了16年燒掉15億美元,拆得比老太太繡花還慢。印度拆航母八個月完事,美國這效率連三哥看了都直搖頭。今天咱們就扒開這艘"海上老佛爺"的棺材板,看看美利堅的航母拆解工程是怎么把自己玩進坑的!
核動力成了催命符
企業號這輩子最牛的不是打過越南戰爭、海灣戰爭,而是退休后硬生生把拆解工程熬成了跨世紀項目。這貨肚子里塞著八個核反應堆,比現在福特級航母多出六倍輻射源,拆起來就像給定時炸彈做開顱手術。2017年好不容易把反應堆卸下來,結果發現處理核廢料的預算比造新航母還貴,氣得五角大樓當場表演川劇變臉——原本計劃的7.5億美元預算直接飆到15億。更絕的是拆下來的核燃料棒沒地兒放,現在還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停車場曬太陽,活像一堆燙手山芋。
制造業空心化現原形
當年造企業號時美國還是工業狂魔,現在拆解時連特種鋼都造不出了。福特級航母缺的14萬噸鋼材,愣是要從這艘老古董身上薅羊毛。結果拆解隊發現,企業號的鋼板里摻著石棉和鉛,每拆一噸都得配三套防化服,這成本比買新鋼材還貴。最諷刺的是船錨和蒸汽彈射器拆下來,轉頭就安到華盛頓號和林肯號身上,活脫脫上演美版"拆東墻補西墻"。
法律條款捆住手腳
美國環保局定的規矩比航母甲板還厚,拆個螺絲都要填二十張申請表。工人每天干滿八小時就收工,加班費比拆解費漲得還快。反觀印度拆維拉特號,工人掄起大錘一天干12小時,八個月就把三萬噸鋼鐵拆成廢鐵賣錢,這效率讓美國項目經理看了想撞墻。更搞笑的是企業號的戰術標繪系統,2025年還能查到2012年的作戰數據,不知道的還以為美軍在搞航母主題博物館。
軍工復合體的吞金獸
15億美元砸進去,真正花在拆解上的不到三成。海軍外包給洛馬公司的合同,光方案設計費就吃掉2億。船廠老板們天天在國會山哭窮,說拆解工程養活了44個州的供應商——好家伙,敢情這不是拆船,是搞全國扶貧工程!看看現在福特級航母的造價都漲到140億了,這邊拆老船燒錢,那邊造新船更燒錢,美軍這操作比驢拉磨還能轉圈。
摸著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再瞅瞅企業號銹跡斑斑的飛行甲板,忽然明白個道理:大國重器的較量從來不止在建造階段。從核燃料處理到工業鏈維護,從環保標準到成本控制,拆解航母才是檢驗國家實力的終極考場。下次誰再吹"美軍不可戰勝",建議他去紐波特紐斯船廠看看——那邊工程師正跪著給核廢料桶貼封條,這邊咱們的艦船工業已經玩轉核動力破冰船了。這哪是拆解工程?分明是霸權黃昏的活體標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