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林子瑾,是日據時期臺灣的一代愛國詩人,他跟我說的最有分量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讓我終生難忘。” 生活在大陸,與共和國同齡的臺胞二代林皋談起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時這樣說。
△林皋翻閱有關父親的詩文史料選集,了解父親在臺灣從事愛國文化活動的歷史。
林皋的父親林子瑾,1878年出生于臺灣,自幼研習漢語,喜歡文學,后考入了福建法政專門學校讀書,畢業后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林子瑾不僅善于作詩,還精通日語、英語和德語,曾經把德文版法政方面的書籍翻譯成中文。
△ 1919年,臺灣愛國詩社櫟社社員集會于瑾園,第2排右4為林子瑾。
林子瑾的身份很多,經歷也很豐富,而讓林皋最引以為傲的則是父親作為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
從1911年回到臺灣加入愛國詩社——櫟社,到1918年發起創立愛國組織——臺灣文社,林子瑾一直從事愛國文化活動,暗中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林皋介紹說,父親還是第一代來大陸投資實業的臺商——1924年,在他主持下,修筑了北平通往承德的道路(北京至古北口的京古公路);1925年,又開辦了北京首家臺資企業“北方長途汽車行”,開通了北京到古北口等地的汽車客、貨運輸線路。
“我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到父親在臺灣的故居瑾園,看一看當初他奮斗的地方,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國的完全統一。”林皋說。
監制:高楊 李木元
統籌:宋寶剛 康亮
記者:修菁 王慧文
攝制:康亮 王星星 賴仁杰
編輯:石偉強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