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央視新聞客戶端
“每天認識一件文物”專欄
特別推出
江陰市博物館藏
——明代醫療器械
一起來了解一下~
全文如下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
外科手術一直是西醫的強項
今天(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跟我們穿越到明代掛個號
見識下古代老中醫是怎么做外科手術的
三個看點帶你了解
明代醫療器械
600多年前的“柳葉刀”找到了
別再說中醫不會做手術了
600多年前的這套手術工具
主打一個全面
不僅有鑷子、剪子
還有大家眼熟的“柳葉刀”
這套明代醫療器械
是我國目前為止
出土最早、最全的一套
中醫外科醫療器械
接下來我們就挑重點盤一盤
明代中醫都具體用啥做手術
柳葉式外科刀
它和現在醫生用的柳葉刀
非常相似
刀端尖銳呈柳葉形
刃口較長
主要用于切開、切除病灶比較深
范圍比較大的病變
用刀時平行于皮膚,橫向切
平刃式外科刀
和前者柳葉刀不同
它的刀端比較扁平
主要用于切開較小面積的病灶
用刀時垂直于皮膚,縱向切
這兩把醫刀
為我們提供了14世紀時的實物
剪子
這兩把剪子分別是組織剪和線剪
基本和現在的剪刀一致
前者剪除一些死皮、腐肉和壞死組織
后者在外科手術中常用來拆線
淋洗壺
中醫傳統療法
外科淋洗法的一種工具
用法是把熱藥倒入壺狀容器中
不斷淋洗患處
這臺手術的主刀醫生是誰?
20世紀70年代中期
在長涇(位于江蘇省江陰市)
平整土地時挖掘出一座古墓
出土了這套醫療器械
而古墓的主人正是
元末明初的中醫外科名家夏顴(號雪洲)
他品行端正,博學多才
精于瘡癤外科
重視病人的藥物調理
并能自制藥膏、藥丸
明于醫療堿艾之術
后人稱頌
雪洲學博行善,施醫惠貧,以針濟人。
外科醫療器械的出土
說明夏顴精于針灸
醫術高明的記載不僅靠譜
而且反映了元明之際
江陰在外科手術和外治醫學上的發展水平
是我國古代醫學發展史上的
重要實物資料
上班暫停 小最去找江陰老中醫開藥方了
說到中醫
現如今可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作為聞名全國的中醫之鄉
江陰成功引起了小最的注意
△圖源:方志江蘇
據《江陰市志》記載
早在魏晉時期
江陰就有醫學記載
唐初設立醫藥博士
宋代設置醫目
元代設置醫學教授和惠民藥局
江陰的中醫文化自宋元積累至明清輝煌
△圖源:方志江蘇
再加上自古濱江近海
獨特的地理位置
孕育出豐富的中草藥資源
涌現出一批中醫大拿
熟知的中醫流派有
溫病學派、傷寒學派、經方學派
雜病診治“龍砂八家”、澄江針灸學派
△《經方實驗錄》江陰市博物館藏
其中,經方學派的鼻祖
“近代經方大家”曹穎甫
所著的《經方實驗錄》
奠定了臨床經方應用規范
△圖源:方志江蘇
溫病學派的創始人柳寶詒
創設了距今已有135年歷史的致和堂
致和堂有多出名?
南有慶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
便是最好的詮釋
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
還是江陰地區唯一一項國家級非遺
心動不如行動
小最已經在去
掛號和看展的路上啦~
得一劑妙方
祛一處病癥
佑一方安寧
傳承和創新千年瑰寶中醫藥文化
為我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知道的點個
不知道的點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