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受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消息影響,全球股市大震,A股逾5000支個股翻綠,其中逾2900支個股跌停,家電板塊同樣遭遇深度下探,家電板指收于17572.95點,下跌1449.96點,同比下滑7.62%。
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逐步提升中國輸美產品進口關稅,截止目前,中國家電產品輸美關稅稅率在15%-25%之間。而若此次特朗普“對等關稅”生效,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家電產品稅率可能提升至60%左右,是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伴隨著中國家電走向全球,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大型企業如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等早在十余年前便開啟了全球化布局;而2018年之后,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布局顯著提速,包括東南亞、墨西哥、波蘭、埃及等在內的地區和國家,成為承接中國家電產能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印尼,為中國產品轉口美國提供了便利;而墨西哥則受益于美國的“近岸貿易”。
不過,伴隨著特朗普此輪關稅的無差別攻擊,中國企業的全球布局可能再度生變。所謂“對等關稅”,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在貿易協定中相互同意對特定商品征收相同或相似的關稅稅率,但特朗普此次“對等關稅”的荒謬之處在于,其要求其他所有國家在與美國貿易中征收與美國相同的關稅稅率,而不考慮國家間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發展階段的不同,甚至網絡戲稱其“對企鵝和海豹”征稅,以映射該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蒙受的損失。
以越南為例,在正常經貿關系中,越南輸美產品可享受最惠國關稅待遇,如紡織品平均稅率在10%-20%,電子產品稅率較低甚至為零,但“對等關稅”后,業內測算越南輸美產品平均稅率可達46%。若東南亞國家關稅稅率不再具備比較優勢,中國企業在越南曾經的產業布局可能淪為“沉沒成本”,更多產能可能需要向關稅凹地如墨西哥,甚至美國本土轉移。
目前,海爾在美國卡羅萊納州和肯塔基州均布局有家電生產基地,主要供應北美市場;其他如格力、美的、TCL、海信等則在墨西哥布局有生產基地。
家電行業人士認為,此次美國“對等關稅”將更大程度影響東南亞國家的北美出口業務,但具體關稅執行可能存在變數,因為特朗普政府很可能是以關稅作為國家間的“談判籌碼”。
某黑電龍頭企業稱,公司在美國市場電視產品年銷量約在600萬臺,年銷售額約80億元,目前其在美銷售產品基本全部由墨西哥生產基地供應,且完全符合美墨加貿易協定要求,因而此次關稅政策對公司成本影響有限。
受關稅上漲傳導至消費端預期影響,網傳美國民眾近日掀起商品囤購潮,包括家電、日雜、小商品等在內的中國產品,成為“瘋搶”對象。
當前,中國家電企業也在密切關注特朗普政策動向,并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區域市場,以規避單一市場依賴造成的風險波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