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國際最新《國際商業報告》(IBR)指出,全球關稅壁壘的實質性升級對中端市場企業產生了顯著影響。數據顯示,中端市場企業的經濟信心在兩年內首次出現下降,樂觀指數回落 3 個百分點,降至 73%。此外,經濟不確定性仍是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占比高達 55%,這表明當前的經濟形勢依然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地域分化:政策沖擊下的差異凸顯
全球經濟信心呈現顯著地域分化,反映不同市場對關稅效應的預判差異。受美國政府換屆影響,北美市場樂觀指數驟降:美國下滑7個百分點至81%,加拿大作為主要關稅目標國暴跌14個百分點至55%。南美地區信心指數同步走低12個百分點至63%。相較之下,歐洲市場維持61%基準線,亞太區穩定于74%水平,非洲地區逆勢上揚3個百分點至71%。
盈利預期調整與運營策略優化
盡管63%企業維持盈利預期,但較前期微降。在通脹壓力與關稅效應疊加背景下,54%企業計劃提價(升1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收入增長預期創66%新高(升2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在逆境中尋求突破。
全球化戰略收縮趨勢明顯
出口擴張意愿下降2個百分點至53%,跨境銷售網絡拓展計劃縮減3個百分點至48%,海外員工配置預期下調4個百分點至40%。與此形成對比,52%企業預期海外收入增長(升2個百分點),暗示市場深耕策略替代地域擴張。
人力資源戰略持續強化
盡管招聘規模預期微調至56%(降2個百分點),88%企業堅持員工培養投入。薪酬調整計劃雖縮減2個百分點,但人力資本投資仍居戰略高位。
多維挑戰倒逼戰略轉型
全球大選年催生的政策更迭與貨幣緊縮周期,推升企業融資制約感知度(46%,升3個百分點)及監管壓力(51%,升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成本焦慮值從峰值回落至53%(降2個百分點),技術工人短缺問題持續高位(53%持平),勞動力成本壓力微降至51%(降2個百分點)。同期,供應鏈焦慮攀升至48%(升1個百分點),行業競爭烈度達53%(升1個百分點),網絡安全威脅持續高位(52%)。
投資圖譜結構性調整與優化
信息技術領域持續領跑投資意向,68%企業計劃增加IT投入(降1個百分點),其中人工智能投資增幅顯著,計劃加碼該項投資的企業占比飆升10個百分點至69%,凸顯技術商業化進程提速。
可持續發展投資顯著降溫(55%,降5個百分點),研發投入放緩至58%(降3個百分點),生產設備投資降至51%(降3個百分點)。與之對應,辦公環境投資升至55%(升2個百分點),人力投入創62%新高(升1個百分點)。
致同國際首席執行官Peter Bodin深度解讀:“當前IBR數據揭示中端市場企業正經歷戰略重構:一方面收縮全球化布局應對貿易壁壘,另一方面加速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布局。區域信心落差折射美國政策外溢效應——北美、南美承壓明顯,歐亞非顯現韌性。值得警惕的是可持續發展投入的驟減,這可能削弱企業長期競爭力。在動蕩周期中,聚焦核心優勢、保持戰略彈性將成為破局關鍵。”
致同中國主席、首席合伙人李惠琦強調:“中國中端市場展現出獨特韌性,2024年對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實現增長,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同比增長9.6%、對東盟出口增長13.4%、對巴西增長23.3%,印證供應鏈重構成效。而面對關稅成本的結構性上升,中國企業的應對重心正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創新。通過將貿易壁壘壓力轉化為技術升級動力,這種戰略韌性或是亞太區信心指數保持穩健的重要支撐。”
在全球化這場壓力測試中,企業領導者們的決策邏輯已發生深刻轉變。他們不再僅僅聚焦于成本管控,而是邁向動態風險平衡的新路徑。一方面,他們需要應對供應鏈的焦慮與挑戰;另一方面,又要敏銳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投資機遇。這種戰略張力的持續存在,將成為衡量中端市場企業進化能力的關鍵標尺。
正如致同國際商業報告所揭示的,在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那些能夠同步強化組織韌性并構筑技術護城河的企業,有望定義下一階段的全球化商業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