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中南部,三大頭部文旅地標由北到南依次排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而這三點串起的正是一條面向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游客的黃金文旅線路。
就在最近,其中的一個點——上海野生動物園對外官宣重磅計劃,將新推上海大象谷和極地館兩個項目,加速向“世界知名野生動物園”邁進。可以預見的是,旅游地標之間的聯動支撐,文旅深度融合的持續演進,有望激發出新的消費活力,為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積極助力。
上海野生動物園總經理吳鋒告訴記者,今年正在重點推進建設上海大象谷和極地館等項目。極地館總用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該項目由上海野生動物園與比利時天堂動物園合作,將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建設,引進一對北極熊及其他極地動物,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具吸引力的北極熊展示館之一。
目前,上海野生動物園擁有全球動物園中最大的大象種群,而上海大象谷建成后將借助一條供大象通行的空中走廊,為游客提供被大象群包圍的沉浸式體驗,盡享大自然之美。吳鋒表示,這些新項目的建成將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供給,進一步提升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事實上,沉浸式的動物展區是上海野生動物園突破傳統動物園展出模式的大膽創新。比如,“靈猴天地”展區,通過模擬靈長類動物野外生活的環境,讓游客仿佛置身于猴子的自然棲息地,近距離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全國首創“水域探秘”開啟乘船看動物新模式,游客可以在如同亞馬遜叢林般的秘境中,近距離觀賞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種珍稀動物和大批候鳥。這些展區的設計,打破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隔閡邊界,力求還原近似野生動物真實的野外生境。
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方面,園區也不斷加強功能區域開發和景點更新速度,打造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比如,“狐猴島”“太陽廣場”“棕熊水世界”等展區,都成了游客們喜愛的打卡點。而“動物園奇妙夜”項目的推出,讓游客了解更多“夜行性”動物的習性行為,也在助力上海“夜經濟”發展。
為拉長文旅產業鏈條,上海野生動物園還在開發定制文創產品上創新嘗試,通過巧妙運用網紅動物IP,把園區特色、動物元素與上海文化相融合。
截至目前,園區推出了多款深受游客喜愛的文創產品。去年秋季,上野的盲盒、趴趴公仔、冰箱貼等數十個品類的限定款文創產品上線。這些產品中基本融合了特色展區場景,包括黑猩猩敲鐘、紅猩猩“星空”漫步等,上市僅數月已售出近3萬件。
今年是上海野生動物園建成開放30周年,劃歸申迪集團11周年。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旅游景區之一,這里超過六成的游客來自長三角,主要以親子家庭為主。如何吸引更大的客群,實現“破圈”?在業內專家看來,一個個單點的文旅目的地可以聯動起來,把周邊旅游資源串珠成線,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線路和產品,促進區域消費市場的繁榮。
“我們會持續在旅游產品創新上發力,如塑造網紅動物形象,打造獨特的IP,并推出一系列旅游消費的新業態,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消費追求。”吳鋒透露,就在去年,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境外游客已達到1萬多人,計劃在3年內提升境外游客量至總客流量的5%,“我們將以高水平、高標準的規劃建設,打造好城市文旅地標,努力建成具有靈活市場運作力、市場競爭力和大眾歡迎的多功能綜合性景區,成為更多游客心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