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上臺以來,看似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對外政策的調整,并沒有起到特朗普聲稱的作用。恰恰與之相反,強行制造的全面“關稅戰”,反而是讓幾十年盟友體系走向撕裂,國內的經濟問題愈發突出。而如今,美國傳出一條略帶血腥的預言,特朗普恐怕又要面臨一次“眾叛親離”。
根據《南華早報》的消息,號稱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者”的得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日前公開批評特朗普,認為針對美國所有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稅政策,危害太大。極易引發經濟衰退。共和黨可能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遭遇“血洗”,民主黨將會重奪眾議院甚至動搖共和黨控制下的參議院。
這個事兒其實挺有意思。為什么呢?這個所謂的“特朗普最堅定支持者”,恐怕在特朗普眼里,并并不“堅定”。我們都知道,特朗普上臺之后,一直堅持以“忠誠度”用人,甚至無視專業能力水平。這很大程度上來說,并不是特朗普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共和黨內部的分裂早已有跡可循。2016年特朗普初入政壇時,黨內尚有麥康奈爾等建制派試圖制衡其民粹路線。經歷兩次彈劾、國會山事件及2024年大選后,雙方矛盾進一步突出。通過清洗建制派、扶持絕對效忠者,給特朗普未來的政策執行,埋下了不小隱患,但卻是特朗普無可奈何之舉。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所謂的“特朗普最堅定支持者”都沒有被選上,到底是什么問題,已經一目了然。而現在打著共和黨的旗號,批評特朗普,多少有些像是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之下的惱羞成怒。
當然了,回到話題上來,被“血洗”的警告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其實看拜登和特朗普兩個人在過往8年里的互動就知道。本質上來說,你換誰來都這個德行。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難題——通脹高企、供應鏈脆弱、貧富分化加劇——絕非單一政黨或政策所能解決。無論是共和黨的關稅保護主義,還是民主黨的福利擴張,均無法扭轉全球化退潮與產業空心化的長期趨勢。這種“政策失靈”導致選民頻繁轉向:2024年選民因不滿拜登經濟政策而重投特朗普,但若2026年經濟衰退成真,共和黨同樣難逃懲罰性投票。
兩黨輪替的背后,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鐘擺效應”。民眾對現狀的不滿催生“推翻現任者”的沖動,但新執政黨往往受制于制度僵局,如國會分裂、司法干預等,難有作為。例如,特朗普雖在第二任期推行“帝王總統制”,通過行政令快速推進政策,但這些舉措缺乏立法根基,極易被繼任者推翻。這種“政策反復”進一步削弱民眾對體制的信任,形成“支持率暴跌—政黨輪替—再度失望”的惡性循環。
當然,在這個循環里,又一個最大變數,那就是民粹的影響,或者說政治上的極化。想要避免被“血洗”,一個最粗暴的方式,就是通過政治暴力行為。而這一點恰恰是這幾年,美國政壇里不斷升級的玩意兒。若中期選舉前,已經出現失敗信號,特朗普很有可能先下手為強,制造沖突、甚至是暴力犯罪,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屆時,恐怕就有好戲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