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NOA支持施工避讓?但卻不識別樁桶?
聽起來是不是自相矛盾?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事——智駕事故頻發,大馬力泛濫,年輕人卻成了最大受害者。
大馬力后驅:十傷九快,玩的是命
老司機常說:“十傷九快”。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寫照。
在燃油車時代,百公里加速7秒已經夠快了。
現在,很多新勢力電車動輒3秒、4秒破百,動力“炸裂”。
可問題是:
駕駛技術沒跟上,車快就是禍根。
有人說這是汽車工業進步:
“以前大馬力車貴,現在便宜多了。”
錯!我反而覺得:
大馬力車型就應該貴一點,起碼能擋住那些沒準備好的人。
不少事故新聞早就說明問題:
某些品牌的高性能車型,從試駕階段就事故頻出,
交到年輕人手里后,更是頻繁“翻車”。
智駕“神話”:宣傳自動駕駛,出事賴駕駛員?
當前市場,所有“智能駕駛”系統都只能算L2級輔助駕駛,這點毫無爭議。
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各種夸張宣傳:
支持“施工避讓”,
? 實際不識別樁桶。
號稱“端到端智駕”,
? 芯片算力卻只有84TOPS(跟比亞迪秦(參數丨圖片)L一樣的規格)。
頁面寫“自動駕駛”,
? 事故發生時卻撇清說:“駕駛員未接管”。
這不是自相矛盾,是欺騙感知。
連L2輔助都做不扎實,哪來的“自動駕駛”?
技術邊界沒弄清楚、風險責任沒說清,
你把車賣給一群沒有經驗的年輕人,真的合適嗎?
別讓年輕人成為“技術試驗品”
新勢力知道年輕人接受新科技快,喜歡嘗鮮,熱衷性能。
所以他們把高馬力、智能駕駛、低門檻金融方案打包一起,精準收割。
但:
當“新科技”+“沒經驗”撞在一起,
就成了拿命在試錯。
他們可能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可能是剛領駕照的新手,
不懂智駕邊界,不明白電車的“突臉推背感”意味著什么……你真的能放心讓他們開這種車?
結語:Dream Car可以擁有,但“坑車”必須避開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Dream Car,新能源讓夢想變得不再遙遠。
但你要知道:
低價 ≠ 適合
高馬力 ≠ 安全
智能 ≠ 自動駕駛
出了事故,全怪駕駛員不懂?可你本來就知道他們不懂,卻還拼命宣傳、拼命刺激購買。
年輕人,第一輛車別選危險品,別當試驗品。
不管你多熱血、多向往速度,命只有一條,Dream Car還有很多輛可以等。
你怎么看現在的新勢力“智駕”和“大馬力”?
你身邊有沒有因為“車太快”或“誤信智駕”吃過虧的朋友?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