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以其對生產生活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力,形成了支撐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數據生產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據要素已成為跟土地、勞動力、資產、技術并列的五大生產要素之一。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數據資源對于企業的價值創造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信用信息&數據資產
數據資產是企業生產、交易過程中記錄的數據信息,是數字經濟背景下以數據形態存在的資產。國家標準《信息技術服務數據資產管理要求》(GB/T40685-2021)定義數據資產是“企業合法擁有或控制的,能進行計量的,為組織帶來經濟和社會價值的數據資源”。數據資產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中衍生的新興資產類型,也是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
根據國家標準《信用基本術語(GB/T22117-2018)》,信用信息是“個人或組織在社會與經濟活動中產生的與信用有關的記錄,以及與評價其信用價值相關的各類信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定義信用信息為“可用以識別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身份和信用狀況的信息。”《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中將信用信息定義為“依法采集,為金融等活動提供服務,用于識別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的基本信息、借貸信息、其他相關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評價信息。”
隨著以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的形成,以及財政部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企業數據資源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政策的施行,基于信用數據與金融科技融合態勢,信用信息流轉的體量越大、頻率越快,其使用與交換價值也就越大,信用信息的數據屬性逐步清晰,依然具備成為數字資產的基礎條件。
二、開發利用&參考借鑒
數據資產入表,有利于顯化數據資源價值,提升企業數據資產意識,激活數據市場供需主體的積極性,增強數據流通意愿,減少“死數據”,為企業對數據進行深度開發利用提供動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 數據資產入表一方面意味著數據能夠進行買賣、交易以及抵押,進一步促進了數據的流通與共享;另一方面能夠有力地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微觀層面來看, 數據資源入表后,可從資產、負債、利潤角度更準確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做出經營決策提供更好的依據;眾多銀行金融機構的“數據入表+融資”模式正在趨于完善,助推數據向資產進行轉化;數據資產入表還將推動企業在價值創新方面的新探索,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現階段,企業進行數據資產入表主要有以數據資源形式直接入表、以數據產品形式入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造成的數據資產入表等三種路徑,為現階段豐富的信用信息以數據資產的形式實現入表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三、他山之石&成功案例
北京市
2024年8月,北京市企業征信領域首單數據資產質押貸款成功落地。本次數據資產融資工作,通過分析入表數據資產的基本情況和應用場景,評估其市場價值,重點防范數據資產違規使用風險,最終成功審批通過200萬元的授信額度。
本次實現融資的數據資產為“銘鑒數智企業畫像數據集”,該數據集是北京金融大數據公司立足多維原始數據,通過建模分析形成的“多維企業標簽庫”。工行北京分行將這類企業數據標簽成功應用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服務領域,有效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獲得更多高質量金融支持。
甘肅省
2025年1月,甘肅征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單數據資產入表工作,“甘肅征信公司征信服務及預警監控數據集” 數據產品順利通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審核公示,取得數據資產登記憑證,數據規模達 2.62 億條。
該數據集重點向省內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提供貸前、貸中、貸后全信貸流程的征信服務和預警監控服務,具體包括數據畫像、關聯分析查詢、司法涉訴信息查詢、征信報告、風險預警推送等服務,切實幫助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拓寬獲客渠道,提升信貸業務的風險防控與管理能力。
江蘇省
南京征信公司“科創企業資質及信用水平評價、企業事件動態監測”等2項數據產品,成功獲得商業銀行數據資產質押融資授信1000萬元。此次數據資產成功獲得授信,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了融資能力,打通了數據要素從資產到資本的可行路徑。
無錫市構建了一套綠色金融模型,該模型基于經合規授權的發票數據,進行產業鏈穿透,篩選出符合國家綠色產業政策的綠色產品交易相關信息,結合企業的工商、納稅、社保數據等多種數據要素進行有效融合。這一項目不僅為無錫的中小微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提供了服務,還通過數據資產入表的方式,將數據轉化成了具有高價值的生產力模型。
濟南市
濟南市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完成涉及全市企業公積金、醫保、社保等核心數據的深度清洗、脫敏加工及結構化處理,形成首個具備市場應用價值的標準化數據產品——“濟南市小微企業職工保障性待遇評價數據集”,并順利完成登記入表工作。
杭州市
2024年6月,杭州市金投集團市民卡管理和杭州征信兩家下屬子公司的數據入表工作,成為杭州市國有企業首單數據資產入表案例。在入表實施過程中,專業機構對數據產品從數據資產的視角進行全面梳理和盤點,對數據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了系統性審查,明晰了數據產品權屬,確定了數據產品成本。數據產品通過杭州數據交易所完成交易,有效判斷了數據產品的未來收益。最終將市民卡管理的相關數據資產計入了無形資產會計科目、將杭州征信的相關數據資產計入了存貨會計科目。
沈陽市
沈陽市圍繞數據安全、數據來源合法性、數據產品流通交易等完成全面審查,并通過確權及合規認證,獲得《數據產品登記憑證》與《數據產品掛牌證書》,標志著企業數據資源完成從內部到市場化的質變。并嚴格遵循“合規確權-財務入表-生態賦能”三位一體入表條件,將企業征信平臺系統作為核心資產載體,通過精細化成本歸集,完成數據資產全鏈條登記與入表,成功將455.48萬元數據資產正式入表。
四、確認條件&應對措施
數據資產入表的實施標志著數據從“業務副產品”轉變為“戰略資產”,企業需通過治理、評估、核算實現數據資源向資本的躍遷。
資產就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的資源,一項資源要被定義確認為資產,需要滿足該資源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該資源由企業所擁有或控制、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等5個條件。
在數據資產入表工作的準備階段,要明確數據資產化戰略、數據資產化組織、數據治理工作、數據資產財務處理、數據資產內外協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等6項應對措施來保障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