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臺風所”)正式發布“2024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集”。這份“檔案”詳細記錄了熱帶氣旋的位置、強度、變性及登陸信息,并公布:去年有8個氣旋登陸我國,“摩羯”創去年秋季登陸強度紀錄。臺風專家表示,發布的數據集,為熱帶氣旋研究、防災減災等提供了重要支撐。
“摩羯”成去年登陸我國的風王
數據顯示,202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共有28個熱帶氣旋活動,其中熱帶風暴級及以上有26個,臺風級及以上達14個。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為超強臺風“摩羯”“銀杏”和“萬宜”,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均達每秒62米。
在這26個臺風中,共有8個熱帶氣旋登陸我國,累計登陸9次。去年登陸我國的“風王”是2411號超強臺風“摩羯”——它于2024年9月6日16時20分登陸海南文昌,登陸強度為超強臺風級別(62米/秒,915百帕),成為去年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更創下1949年以來秋季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紀錄。
去年秋臺風又多又強
這份“檔案”還總結了2024年熱帶氣旋活動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秋季臺風活躍,超強臺風比例高。秋季(9-11月)生成了15個熱帶氣旋,顯著多于常年平均的11.6個;有8個熱帶氣旋達到了超強臺風級,占比為30.8%,較常年平均(22.6%)偏多。
二是生成源地偏北偏西。熱帶風暴級以上氣旋平均生成位置較常年偏北2.9個緯度、偏西約3.8個經度。
三是登陸時間集中且強度偏強。2024年全年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和次數略少于氣候平均(8.9個;11.9次)。其中,夏季只有3個熱帶氣旋登陸,8月臺風更是“零登陸”,但是,秋季卻接二連三地迎來了5個熱帶氣旋登陸,比氣候平均(2.9個)偏多。登陸的秋臺風也威力十足,除了刷新登陸紀錄的風王“摩羯”外,“貝碧嘉”也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上海的最強臺風。
臺風內部結構難被探測
臺風作為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其登陸往往會對沿海城市防災造成嚴峻挑戰。傳統觀測手段通常難以捕捉臺風內核區復雜風場的動態演變,特別是在現代化城市高樓林立的復雜環境中,會導致城市防災減災與工程設計面臨重大瓶頸。
2022年強臺風“梅花”登陸期間,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觀測團隊就曾利用激光雷達,在上海中心城區-陸家嘴地區成功捕捉了完整的臺風邊界層風場演變過程,獲得了高精度、高時空分辨率的觀測數據,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超大城市復雜環境下臺風內核區精細風場結構觀測的空白。這一研究為改進臺風數值模式參數化方案奠定基礎,還可指導超高層建筑風荷載設計、城市通風廊道規劃及應急避險策略制定。
新民晚報記者從上海臺風所了解到,2024年,上海臺風所在“貝碧嘉”來襲期間,在“洋山港-臨港-滴水湖”一線布設了9部激光雷達組成的探測網,偵測“貝碧嘉”臺風對沿海超大城市風場結構。
未來,上海臺風所還將進一步開展科學試驗,構建包括城市、港口等不同場景下的臺風風雨結構一手數據庫,推動“觀測-模擬-應用”全鏈條技術體系發展,貫徹“觀測即服務”理念,為全球沿海區域應對臺風災害提供“中國方案”。
原標題:《去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檔案”公布:“摩羯”刷新秋臺風紀錄》
欄目編輯:王蕾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馬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