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王玉潔
一條條整潔的村道蜿蜒延伸,兩側綠樹成蔭,溝渠清澈見底,公益崗人員忙碌的身影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靚麗風景。近年來,陽信縣勞店鎮以公益性崗位開發為抓手,創新“公益崗位+路域環境治理”融合模式,不僅破解了農村環境治理難題,更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近年來,陽信縣勞店鎮將公益性崗位開發與路域環境治理深度融合,按照“按需設崗、精準定責”原則,開發道路保潔、綠化養護、設施維護等公益崗位,覆蓋全鎮34個行政村。
通過“定路段、定人員、定標準”管理模式,每名公益崗位人員負責各自路段的日常管護。荀河村村民王大姐是首批上崗的公益崗人員,她感慨道:“過去路上雜草叢生,現在每天清掃路面、修剪綠植,每月還能增加收入,村里環境好了,大家心里也敞亮?!?/p>
公益性崗位的創設不僅扮靚了鄉村“面子”,更做實了民生“里子”。勞店鎮創新“公益崗位+”模式,賦予崗位人員多重角色:他們是環境整治的“保潔員”、道路安全的“巡查員”,也是政策宣傳的“信息員”。陳樓村公益崗人員老張在巡查中發現一處路面塌陷隱患,及時上報后避免了交通事故發生。這種“公益崗位+”的設計,讓公益崗位成為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從“無人管”到“全員治”,勞店鎮以公益性崗位為支點,蹚出了一條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徑。如今,穿行在勞店鎮的鄉間道路上,既能感受到“路暢景美”的生態畫卷,也能觸摸到“民富村強”的發展脈搏。這生動詮釋了:當公益性崗位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便能奏響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強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