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947字
閱讀預計8分鐘
作者 |尤素夫·T·安賈瓦拉
編譯 | 王嬌楊 劉星君
編譯審核|胡可怡
本期編輯|俞欣怡
本期審核|江怡
編者按
面對中國迅速擴張的殲-20、殲-3隱形戰機群及巴基斯坦潛在的J-35采購計劃,印度正陷入空中軍事安全困局。本文指出,印度短期內難以通過自研第五代戰機(如AMCA)或擴大四代機規模彌合差距,轉而強調以反介入及區域拒止(A2/AD)戰略應對挑戰。該戰略主張整合多層防空系統、無人機蜂群、電子戰、高超音速導彈及太空反制能力,構建非對稱防御體系,削弱敵方制空權。同時,依托美、法、以等國的技術合作,加速彌補自身短板。然而,A2/AD戰略雖為印度提供了一條高性價比的替代路徑,但其成功依賴多領域技術的深度整合與快速落地。此外,過度依賴外部技術可能削弱印度戰略自主性。本文為印度國防轉型提供了務實思路,強調了非對稱對抗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作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特編譯本文,供各位讀者批判參考。
圖源:網絡
當下,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高速推進正促使地區力量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對印度安全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此情形下,印度亟需向多域防御戰略轉型。
中國兩款第六代戰機的亮相,震驚全球。與此同時,中國第五代殲-20隱形戰斗機機群規模持續擴張,目前數量已超300架,預計到2030年將達800架。加之中國第二款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入列,這些新型戰機對印度防空體系構成了重大挑戰。
據報道,巴基斯坦計劃采購40架殲-35戰機。一旦計劃落實,巴基斯坦空軍在技術上有望超越印度空軍,極大地增加印度應對潛在兩線沖突的難度。
面對這一局面,印度急需制定兼具效能和成本的策略,以彌合與對手在裝備數量技術層面的差距。發展第五代和第六代戰機對印度仍然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之策,可有效阻止對手對領空的控制。
一、為什么反介入/區域拒止至關重要
現階段,印度空軍主要裝備為第四代戰機,涵蓋“陣風”(Rafale)、蘇-30MKI(Su-30MKI)、幻影-2000(Mirage-2000)、米格-29(MiG-29)以及光輝Mk-1(Tejas Mk-1)等型號。然而,印度空軍飛行中隊數量已從核定的42個,降至31個,隨著米格-21和“美洲虎”戰機(Jaguar fighter)的逐步退役,中隊數量還將進一步減少。受供應鏈問題以及MkII型號研發影響,光輝Mk1A戰機的列裝進度嚴重滯后。盡管這些第四代戰機具備一定作戰能力,但與中國的殲-20、殲-35以及新推出的第六代戰機相比,缺乏隱形性能。此外,印度自主研發的第五代先進中型戰斗機(AMCA),預計至少還需10年才能正式服役。
在這一過渡階段,推行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通過整合先進雷達、導彈系統、電子戰設備、傳感器、無人技術以及太空監視系統,能夠有效拉平競爭差距。采用這一戰略,印度無需在戰機數量和性能上與對手進行對等競爭,便能應對潛在安全威脅。
二、印度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關鍵支柱
多層防空體系:印度應著力打造具備多層防護能力的防空系統,提升防空作戰能力。短期內,在現有S-400系統基礎上,增加國產阿卡什導彈系統的部署,并加快中程地對空導彈(MR-SAM)和巴拉克8增程型(Barak 8 ER)項目的研發進程。同時,需加速國產遠程防空系統(“庫沙”項目)的研制,該系統據稱能夠探測并摧毀350公里范圍內的隱形戰機、無人機以及巡航導彈。從中期來看,印度需推進定向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DEW)的研發,以實現對空中威脅的有效攔截。從長期發展方向來看,應著力整合基于人工智能的指揮與控制系統,達成威脅的自動探測與響應。
無人機作戰與反制能力:無人機的興起,已使現代戰爭模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印度需迅速提升無人機作戰能力,研發巡飛彈、能夠突破敵方防御的無人機蜂群,以及用于精確打擊并且可作為僚機協同作戰的無人作戰空中載具(UCAV)。加快推進“迦塔克”隱形UCAV等項目,引入印度本土私營部門參與大規模生產。與此同時,印度還需研發激光武器、干擾設備等反無人機系統。
電子戰與網絡防御:未來戰爭將在電磁頻譜領域展開激烈較量。印度應研發先進的干擾系統,用以干擾敵方雷達和通信系統,同時開發先進的網絡戰工具,使敵方衛星以及指揮控制系統陷入癱瘓。此外,還需為第四代戰機升級先進的電子戰套件和傳感器,通過對敵方傳感器進行探測、干擾和欺騙,提升戰機的隱身能力。此外,集成導彈預警系統(MAWS)、壓制敵方防空(SEAD)行動,以及運用一次性誘餌等提升生存能力的技術,對于增強戰機在戰場的存活幾率也至關重要。
傳感器融合與網絡化作戰:印度需構建能夠整合陸、海、空、天多領域傳感器數據的系統,形成統一的戰場態勢圖。網絡化系統可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并助力協同作戰響應,提升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打擊殺傷效能。將先進雷達、被動傳感器、電子戰系統和誘餌裝置集成至現有的第四代戰機中,使這些戰機得以在網絡化環境下執行任務,達成一定程度的隱身效果,確保其在高度對抗的復雜環境中仍能高效發揮作戰效能。
高超音速和巡航導彈:高超音速導彈能夠突破先進的防空系統,實施高速精確打擊。印度應加快“普拉拉”(Pralay)“沙尤里”(Shaurya)和“布拉莫斯”II(BrahMos-II)等項目的研發。此外,加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和滑翔載具的研發,將“布拉莫斯”導彈的射程延長至 800 公里以上,實現對敵方縱深目標的打擊。
太空監視與反制措施:太空資產在未來沖突中具有關鍵作用。印度應在“沙克蒂任務”(Mission Shakti)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反衛星(ASAT)能力,同時探索非動能反衛星手段,如對敵方衛星實施干擾以及發動網絡攻擊。強化衛星監視能力,以便獲取實時情報,這將賦予印度顯著的信息優勢。此外,印度還應投入力量研發干擾敵方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以此削弱敵方針對印度資產的打擊能力。
基礎設施與抗毀能力:在沖突中保持作戰能力,是印度國防建設的核心要點。為確保作戰靈活性,印度應建設加固機庫和地下掩體,保障飛機安全;同時,還需制定跑道快速修復方案,實施分布式作戰策略,并部署移動發射平臺。
戰略伙伴關系:印度應充分借助與美國、法國和以色列的防務合作關系,獲取自身短缺的技術。這些合作伙伴關系有助于彌補印度在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方面的空白與短板,加速技術創新與發展。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地區安全格局,給印度帶來了安全挑戰。這些變化推動印度向多領域防御戰略轉型。盡管發展第五代、第六代戰機需要時間,但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技術上進行投資,對于印度應對相關威脅將大有幫助。
作者簡介:尤素夫·T·安賈瓦拉(Yusuf T. Unjhawala)是印度班加羅爾塔克夏西拉研究院(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兼職學者。
本文編譯自《印刷報》網站2024年12月30日文章,原文標題為
Area denial is how India can counter China’s 300 stealth fighters, Pakistan’s possible J-35s,原文鏈接為https://theprint.in/opinion/anti-access-area-denial-india-counter-china-300-stealth-fighters-pakistan-j-35s/2423945/
本期編輯:俞欣怡
本期審核:江怡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研究 | 戴超武:中國當年取道印度轉運進藏物資,尼赫魯居然想…
編譯 | 印度制造想要“替代中國”?還是先趕上越南吧…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