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商業浪潮中,越來越多企業踏上拓展海外市場的征程。然而,海外商標搶注危機正悄然潛伏,不少品牌在毫無察覺間已陷入困境。今天,標頭獅就為大家詳細剖析這一危機,助力企業提前防范。
一、危機現狀:海外搶注頻發,眾多品牌中招
近年來,中國企業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案例屢見不鮮。國民零食品牌 “衛龍”,2022 年 6 月發現其核心商標在秘魯被惡意搶注。
盡管衛龍積極應對,于 2023 年 4 月提交無效申請,并在 2024 年 6 月聯合小熊電器、喜之郎等 8 家企業發布《聯合維權聲明》,但這場維權拉鋸戰持續近 3 年,直至 2025 年 3 月才成功宣告秘魯搶注商標無效 。
不僅是衛龍,國內 AI 大模型 DEEPSEEK 在美商標被搶注,瑞幸咖啡商標在泰國被搶注,日本搶注 “紹興花雕酒”“女兒紅” 等商標,小鵬、寧德時代、理想等品牌在越南被搶注 。
這些案例警示著,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所處行業如何,都可能面臨海外商標搶注危機,一旦中招,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的計劃將嚴重受阻,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可能付諸東流。
二、搶注原因:利益驅使下的多方博弈
1、職業掮客牟利
部分職業商標掮客將惡意搶注知名商標當作 “生意”。他們搶注后并不實際使用商標,而是等待企業發現后主動聯系協商,或是主動出擊,以高價出售商標,獲取暴利。這種低投入高回報的行徑,使得他們熱衷于在海外商標注冊中尋找 “獵物” 。
2、競爭對手設障
國外競爭對手深知中國企業產品往往具有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優勢,擔心中國企業進入當地市場搶占份額。于是,搶先注冊中國企業商標,隨后提起侵權訴訟,以此構建貿易壁壘,將中國企業拒之門外,維護自身市場地位 。
3、代理商謀私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當地經銷商或代理商,有時會出于私利,將企業商標搶注。進而以商標為籌碼,威脅企業給予其產品在該國的獨家代理權,企圖壟斷當地市場,獲取更多利益 。
三、應對與預防措施:提前布局,積極維權
1、預防層面
企業應樹立全球商標戰略意識,及時、完備地開展海外商標注冊布局。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商標通常在當地注冊后才能獲得認可和保護。在重點國家或地區盡早布局商標,是防止他人搶注、維護企業利益的最有效策略 。同時,建立海外商標監測預警機制,針對重點國家或地區開展商標和市場監控,及時掌握信息,以便盡早發現問題、解決糾紛 。
2、應對層面
若發現商標在海外被搶注,企業需積極行動。在商標審查階段,商標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單方面提交書面函件,陳述反對理由,請求商標審查員駁回注冊申請 。
若錯過審查階段,在異議公告期內,權利人可依據當地異議制度提出異議申請,制止商標注冊 。
若商標已核準注冊,被搶注人還可利用無效宣告程序,請求相應主管部門宣告注冊商標無效;多數國家規定無效宣告請求須在商標注冊之日起 5 年內提出 。
此外,針對已注冊卻連續多年(一般 3 - 5 年)無正當理由未使用的商標,企業可申請撤銷該商標注冊 。
海外商標搶注危機對企業海外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企業必須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商標注冊布局與監控,一旦遭遇搶注,迅速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捍衛自身品牌權益,保障海外市場拓展之路的順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