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函兩書’,我們在職工維權中更有底氣!”4月1日,四川瀘州市古藺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家旺在談到成功為103名職工追討經濟補償時說。
去年,古藺某煤礦因證照到期關閉,涉及103名職工經濟補償問題。聞訊后,古藺縣總工會組織工會干部和維權律師成立專項工作協調組,制定職工隊伍穩控預案,通過《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指導企業依法依規修訂職工安置方案、經濟補償方案等;牽頭組織職工代表和企業行政代表召開協商會議,推動職工安置方案順利通過職工代表大會。
在多方聯動下,最終實現職工經濟賠償從每月2280元/人調增到每月4480元/人,103位下崗職工的經濟補償目前全部支付到位。
案件調解現場。受訪者供圖
這是瀘州市運用“一函兩書”制度成功辦結的一起典型案例。據悉,瀘州市總工會已將法院、 檢察院、司法行政、人社、應急、衛生健康6個單位相關科室負責人納入市總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全市各級工會已建勞動法律監督組織2431余個,組建勞動法律監督員隊伍3243人,培訓監督員2140人次,并全部錄入全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平臺。
瀘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周正國介紹,目前瀘州市總工會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聯合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行政、人社、衛健、應急等部門建立了“1+6”聯動機制,加強協調聯動,定期會商、聯合行動,形成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監督合力;加強培訓指導,聯合培訓、共享資源,提高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專業化和“一函兩書”制度規范化水平。
同時,瀘州市探索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制度與司法監督、行政執法銜接機制,共同推動勞動法律法規政策貫徹執行,進一步加強勞動者特別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及時糾正用工違法行為,推動大量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周正國告訴記者,2024年瀘州市累計發出提示函85份、意見書85份、建議書21份,通過“一函兩書”制度辦理職工維權案件16件,涉及職工71人,幫助挽回工資報酬、社保、工傷工亡待遇等經濟損失382.58萬元。
“去年全市‘一函兩書’工作獲得省總工會肯定,今年,我們將繼續不遺余力深入推進這項工作,用好用活‘一函兩書’,實現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雙維護’。”周正國說。
(四川工人日報記者 向曉文)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