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說
今年開始,我通過采訪的方式來分享一些康復者的正能量故事。每一段經歷都是一束光,照亮彼此前行的路。今天的故事,來自一位四川老鄉,80后小伙。(閱讀更多故事見文末)
初次見面
2021年的一個中午,我結束在華西醫院的拜訪,站在門口等著素未謀面的網友“曲風”來接我。
等了一會兒,突然一輛特斯拉3滑到我面前,嘎的一聲停下,曲風從車里伸出頭:“菠蘿,上車!”
曲風是一位36歲的晚期肺癌患者,正在使用靶向藥,處在和癌共存的狀態。他要和我一起去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給同學們做分享。
曲風說他一直很喜歡數碼電子產品,但因為出生農村,生性節約,很少買新東西。以前他開著公司一輛破舊的老車,經常出問題,一直想換輛好一點的。直到生病了以后,他想反正不知道能活多久,拿著錢也沒什么用,還不如享受一下,于是就和老婆商量,20年買了一輛特斯拉。
我每年都會在清華大學和成都電子科大開設《癌癥與社會》通識課,除了講生物學、預防篩查、治療方案以外,還會講到患者和家庭面臨的挑戰和影響。
2021年的課堂上,我想試試新形式,邀請患者來給同學們做分享,于是我找到了“菠蘿的年輕朋友們”里在成都的活躍群友:曲風。曲風其實從小性格就比較靦腆內向,并不愛說話,但一聽說是去我的課上給同學們分享,他還是干脆地答應了。
圖:邀請曲風去成都電子科大做分享
分享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曲風說話平靜,但真誠的故事本身給同學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好幾位同學的期末作業里專門提到了這場分享對自己的影響。
確診肺癌
在生病之前,曲風是典型的努力奮斗80后的故事。
他來自四川的普通小鎮,大學考到成都,讀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沒有當碼農,但從事了計算機銷售的工作,靠著自己努力打拼,收入挺不錯。他找到了女朋友,成家立業,31歲終于成都買到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兩口子頗花了點功夫來搞裝修,折騰了好久才在2019年中搬了進去。
到了當年11月,他剛住到新房子幾個月,突然每天都感覺自己右上腹一陣陣地疼痛。他以為是自己平時做銷售喝酒太多了,傷到了腸胃,也沒太當回事,想著先扛幾天,看看情況。但情況沒有任何好轉,他又想是不是得了膽結石,于是去了自家附近的小醫院檢查。大醫院被人擠破頭,小醫院卻到處是空樓,就連CT都是隨到隨做。
考慮是腹部疼痛,所以醫生讓他先去做了腹部CT,結果沒發現肚子里有什么問題,卻意外發現他有胸水,于是又做了胸部CT,這次就直接發現問題了:肺部有一個0.78公分的結節,而且邊緣帶有毛刺,看著不太好,而且胸膜上也看到有不規則的變化。
關鍵發現腫瘤標記物CEA超級高,正常標準值是5以下,他的呢?1800!正常值上限的300多倍!
醫生說看起來大概率是肺癌,叫曲風趕緊去大醫院。
曲風當時人直接傻了,完全沒想到這么嚴重。晚上沒怎么睡,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快跑到四川腫瘤醫院,結果當天是周末,專科醫生不上班!萬般無奈,他只好熬到周一,終于見到了醫生。醫生說靠CT影像和腫瘤標記物還不能確診,他這么年輕,結節也可能是發炎導致的,因為長的位置也不好穿刺,所以建議先試試二代頭孢藥,過半個月再看,如果能縮小,就不是腫瘤了。
出門前醫生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給你一次機會,也是給我一次機會。”
還真別說,輸了頭孢后,曲風感覺好了不少,這給了他信心,想著果然應該沒啥事,自己不會這么倒霉。
現在回看,這就是最典型的安慰劑效應:因為希望抗生素有效,就真的感覺好多了!很多人用了偏方或保健品覺得有作用,也是這個原因。
為了安全,曲風還跑去四川省醫院也看了醫生,還約著幾位專家一起做了MDT多學科會診,但專家討論后,也沒有得出明確結論,只告訴曲風需要密切復查,他們說不排除是肺結核。
過了半個月,雖然體感變好,但頭孢沒能讓結節縮小。不能再等了,曲風靠托關系好不容易到華西住上了院,接受仔細檢查。醫生首先做了肺結核的檢查,發現是陰性,這時候還有點僥幸心理的曲風,心已經沉了一半。
在醫院的第一個晚上,曲風情緒低落,在病房里根本睡不著,后來半夜干脆出來,在病房外面的走廊木長椅上待了三四個小時。
接下來,醫生抽了胸水,送去做病理檢查。19年的12月15日,他收到了最不好的結果:胸水查見癌細胞,是肺腺癌。
胸水里看到癌細胞,說明肯定轉移了,晚期。雖然內心已經有點準備,但曲風還是一瞬間閃過很多念想,比如要不干脆把房子賣了,把錢留給老婆。
對于他這種年輕的肺腺癌患者,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做基因檢測,因為很大可能攜帶EGFR或ALK基因突變。如果有,那就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可以用,效果比化療好很多。
但第一次抽的胸水里癌細胞太少,不夠做基因檢測,所以又抽了第二次。基因檢測報告是好消息:他是典型的EGRF基因19號外顯子突變,可以用EGFR靶向藥!
主治醫生告訴他,EGFR的靶向藥有三個選擇:一代靶向藥,二代靶向藥,和三代靶向藥,都是口服藥,在家吃就可以。對于曲風的突變,這三種藥都應該有效,但各有特點,除了療效差異,副作用和價格也都不太一樣。
曲風考慮了半天,覺得一代藥太老了,而三代藥又太貴了,于是決定折衷,吃二代藥阿法替尼。這倒是一種挺特別的選擇思路。
很幸運,阿法替尼對曲風的控制腫瘤效果很不錯,自從吃上,腫瘤標記物CEA就一直降低,從1800一路降到了40。
但這個藥對他有明顯的副作用,開始是拉肚子,一天5、6次都很常見,然后就是流鼻血。他本來就有鼻炎,吃了藥以后鼻子愈發干燥,經常流鼻血。這背后的原因,是因為EGFR靶向藥對正常上皮細胞也有影響,二代藥尤其明顯。
好在人的適應性真的很強,對藥物反應也是如此。曲風吃了半年以后,身體開始自我調節,產生耐受,各種副作用慢慢就越來越輕了。
曲風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尤其是把煙戒了。他從中學就抽煙,抽得很少,但也好多年了,想過戒煙但沒成功。診斷肺癌的那一刻,他立刻就戒掉了,一口都不想抽,沒有任何所謂的戒斷反應。可謂最有效的戒煙手段,就是肺癌診斷書。
他也比較幸運,因為一般來說,真正抽煙導致的肺癌很少有EGFR突變,不太用得上靶向藥。或許是因為他抽煙時間還短,所以癌細胞更接近不吸煙的癌癥,而不太像很多老煙槍的情況。
在靶向藥的有效控制下,他基本就和正常人一樣生活,該吃吃,該喝喝,該工作工作,只需要每三個月去醫院復查一次。復查次數多了,曲風對華西醫院已經了如指掌,停車場哪個時間段能放行,停車場的哪一區域空位置更多,甚至醫院哪個通道離停車場最近,都輕車熟路。
也是在那個時候,他在網上搜到了“菠蘿因子”公眾號,開始閱讀科普文章。他發現那些科普對自己很有幫助,包括一些最新的藥研發到了什么程度,臨床的對比數據啥的。雖然有些專業的數據還是有點看不懂,但大致能明白,他也第一次聽說了腫瘤免疫治療。
二代靶向藥就這樣把曲風的腫瘤控制了兩年多,直到2022年。
圖:曲風喜歡戶外,喜歡登山
耐藥復發
二代EGFR靶向藥一直把腫瘤控制得很好,整整兩年多,但到了2022年,情況有些不對了。曲風后背開始疼,有時過一會兒自己又恢復了,但還是讓他有點擔心。身體一直不舒服,他還是決定去醫院再仔細檢查,影像上沒有發現什么,但腫瘤標記物升上去了:CEA又到了500多。
醫生判斷,應該是耐藥復發了。這本身倒不奇怪,因為EGFR靶向藥到最后基本都會耐藥,像他這樣控制兩年多,已經算不錯了。
對于曲風這種對EGFR耐藥的情況,需要做二次基因檢測,來看看復發腫瘤的突變類型,從而決定應該換什么藥。耐藥患者最值得關注的一個突變,就是EGFR基因的T790M突變。如果有這個突變,那就可以換EGFR三代藥,如果沒有,則可能需要化療了。
但曲風腫瘤長在胸膜上,依然沒有顯著的病灶用來穿刺活檢,怎么辦呢?
醫生建議是做液體活檢,也就是通過抽血的方法來檢查肺癌的基因突變。它的邏輯是肺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死亡,所以它的突變DNA會被持續釋放到血液里面,通過敏感的檢測,就有可能代替穿刺取樣,來無創地分析癌細胞的突變。
曲風的液體活檢結果:沒測到EGFR的T790M突變。
基于這個情況,醫生說只能化療了。
曲風非常不愿意化療,但醫生說,如果沒有明確新的EGFR突變,化療是最保險的選擇,指南也是這樣推薦的。
他追問醫生,能不能先試試盲吃三代EGFR靶向藥?
醫生回答,沒有T790M突變的話,用三代藥獲益概率很低,而且這種情況醫保是不會報銷的,因為不符合適應癥,得完全自費。
醫生最后說了一句:“如果你非要試,不要在我這里試。”
曲風知道,醫生是怕如果不按照指南來推薦,萬一吃靶向藥效果不好,出現醫患矛盾,醫生不想擔責任。
雖然很不情愿,但看到見多識廣的醫生態度堅決,而且患癌兩年多,曲風和老婆都內心疲憊,有點折騰不動了,決定認命。
老婆代替曲風在治療方案上簽了字,告訴醫生:下次來住院的時候就開始化療。
那天開車回家的路上,空氣幾乎凝固。當車停在中途充電的時候,老婆終于忍不住,在車里嚎啕大哭。曲風心里也很難受,因為在他心目中,肺癌晚期,化療開始,一般就代表著離死亡不遠了。
等回到家,他還是決定最后再搏一把,不管概率如何,還是想盲吃幾天三代靶向藥試試。抱著最后的希望,或者說一絲幻想,曲風自己拿到了奧希替尼。當第一顆藥被塞進嘴里的時候,他的賭博就開始了。
奧希替尼起效非常快!
剛一周,他的體感就明顯變好,又等了一周,確定情況好轉,他才去了醫院,和主治醫生說自己盲吃了奧希替尼,暫時不化療了。醫生做了檢查,發現確實有好轉,雖然有點詫異,但也覺得有了新希望,于是根據經驗,建議曲風干脆再加上抗血管生成的貝伐單抗,和奧希替尼一起用,或許能進一步提升效果。
因為貝伐單抗需要輸液,而且有出血風險,需要在醫生監護下使用,所以他每個月都得去住院,一次好幾天。聯合用藥后,他的血小板降低很快,時常需要打升血小板的針,等數值夠了再繼續后續治療。
在住院的時候,曲風見到了很多人間百態。有次住院的旁邊床位是一個70多歲的大爺,一看衣著就是很是農村很貧困的家庭,即使得了癌癥,他中午也只有饅頭吃。曲風看到,給他遞了一盒牛奶。
用了一段時間后,醫生建議把貝伐單抗停了,只繼續口服奧希替尼,也就不需要去住院了。直到今天,又兩年多過去了,奧希替尼依然把他腫瘤控制得很好。他最近一次復查,腫瘤標記物CEA是26。如他所愿,直到現在,他都還沒做一次化療。
現在回看,曲風的耐藥腫瘤顯然是有EGFR基因的T790M突變的,那為什么沒查出來呢?
原因就是液體活檢有個弱點和風險,就是假陰性。
因為血液里面絕大多數DNA都是正常細胞的,腫瘤DNA含量通常極低,所以這個方法對檢測技術要求很高。即使測出來是陰性,也可能只是沒有捕捉到足夠多突變DNA而已,并非真的沒有突變。
有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盲吃靶向藥,最后起效,大多也是因為類似原因。
曲風的一念,給了自己一次機會,他是非常幸運的。
個人感悟
對于自己治療的過程,曲風說最感謝的就是自己老婆。
5年多了,曲風一直瞞著爸媽,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兒子生病了,照顧的重擔都落在了老婆身上。曲風覺得自己老婆特別好,和自己結婚沒幾年就遇到這種事情,但卻完全沒有抱怨什么,遇到任何事情都積極面對。
曲風住院的時候,老婆都是全程陪同。曲風有時叫她不用去,因為肺癌病房晚上根本睡不好。肺癌患者經常咳嗽,或者呼吸不暢,很少有安靜的時候。
但老婆每次都堅持陪著。
患癌后心態比較好的,大多有比較強大的家庭支持,無論是父母,兄弟姐妹,還是老公老婆。
曲風另一個幸運的點就是很早買了商業保險,所以沒有遇到太大的經濟問題,5年多晚期肺癌,一路靶向藥,基本和普通人一樣的高質量生活,但自費部分總額也就幾萬。無論新藥,還是保險,真的是要感謝生在當下的社會,這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曲風生病后加入了一些患者群,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包括靶向藥盲試的想法,也是從病友那里得到的信息。
他覺得有些群主真的很好,花時間張羅,幫大家提供信息,答疑解惑。但同時,他也發現了問題,那就是好多群里面的病友說的東西都不準確。很多群友并不是專業人士,但非常自信,還很熱心,很愛給人出主意,所以很容易誤導其他病友。曲風有時發現一看就不準確的說法,會在群里糾正一下,但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何鑒別群里的信息,是個讓很多患者頭疼的事兒。
最后我問曲風,對于剛診斷的肺癌患者,還有什么個人經驗可以分享?
他說,首先還是要學習。要了解一下肺癌的機制是什么。不需要特別深入,大致了解就可以,比如治療方式有哪幾種?人體真的很復雜,是一個整體系統,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治療效果也不一樣。可能這個方案適合你,另一個方案就不適合。基于知識的選擇真的很重要!
第二就是立刻改變自己不好的生活習慣。一個人生病的話,除了自身基因缺陷,就是生活習慣等外界因素。生病了就應該立即停止對身體不好的這些事情。比如抽煙,經常熬夜,還有就是和職業相關的,比如當廚師油煙特別大,或者賣水果的經常吃快要壞掉的水果,這些就不要再做了。
最后是建議多運動,尤其到樹多,空氣好的地方去多轉轉,不用劇烈運動,適當走走就好。人必須要動起來,如果有事干是最好的。人動起來之后身體機能還是要好很多。
曲風說他現在經常到外面去玩,周末只要沒事就會跑到成都周邊人少樹多,PM2.5低的地方去呆一會兒,溜達溜達,他相信這種環境能增強免疫細胞功能。
現在,都江堰是他的最愛,有興趣的可以約一下。
致敬生命!
*特別聲明: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