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A股與H股均出現深V逆轉,港股市場開啟反彈,科技及互聯網股領漲市場。相關行業ETF——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與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在早盤跌逾4%的情況下,雙雙午盤翻紅。此外,恒生醫藥ETF(159892)早盤最低跌近6%,后面跌幅縮窄到跌1%。
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早盤放量拉升,早盤跌超4%,后開啟拉升反彈最終午盤漲幅0.79,早盤成交額高達87.1億元,資金逢低加倉,目前最新規模為231.62億元;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早盤成交高達43.81億元,也是放量拉升成交。
4月9日,港股市場低開高走,港股科技板塊反彈幅度居前,具體來看,小米漲幅超2%,中芯國際漲幅超7%;中國軟件國際漲幅超3%,金山云、金山軟件等跟漲。
值得關注的是,在港股本周回調之際,南下資金持續凈買入港股,南下資金昨日凈買入港股236.34億港元:凈買入騰訊控股29.85億、阿里巴巴-W 27.05億、美團-W 11.58億、建設銀行8.42億、中芯國際8.39億、中國海洋石油7.24億、快手-W 6.52億、中國移動5.88億、小米集團-W 3.41億等。
值得關注的是,據統計,南下資金連續7日凈買入中芯國際,共計39.4048億港元;連續7日凈買入騰訊,共計79.4034億港元;連續4日凈買入小米,共計58.5018億港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南下資金凈買入4386.53億港元,刷新季度凈買入額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增近5倍。
消息面上,中央匯金等“國家隊”與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集出手增持、回購,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同步出臺支持政策。多家機構表示,堅定看多中國股市,隨著市場逐步消化關稅事件,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持續顯現,市場有望在長期中實現穩定健康發展。此外,4月8日民營經濟座談會召開。與會企業負責人均認為,對美國加征關稅已有準備,正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同時國內發展環境穩定、市場空間廣闊,企業有信心克服困難、取得突破、實現更好發展。
今年以來,南下資金開啟“買買買”模式,三個月爆買超4000億港元。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南下資金凈買入4386.53億港元,刷新季度凈買入額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增近5倍。自開通以來,南下資金累計凈買入額突破4.1萬億港元,達41680.25億港元。
國元國際指出,當前港股進一步進入調整期,短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較高,需等待市場進一步消化關稅政策的影響。雖然短期內港股可能受到海外市場的波及,但當前市場對于AI浪潮的故事線認可度依然較高,而國內今后可能會有相應的內需刺激措施出臺。在短期市場消化關稅政策利空之后,可等待國內相關內需政策。預期港股在經歷短期調整后,在中長期內具有較好韌性。
興業證券還指出,短期積極防御、等待風雨過后;中期戰略看多,珍惜港股牛市中的調整機遇短期——積極防御,規避海外動蕩引發的風險。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港股短期也會受到全球股市動蕩的波及,等待利空出盡。后續港股行情再次向上突破,需要等待特朗普關稅戰等海外利空出盡,等待美聯儲降息,等待中國圍繞擴內需的對沖型政策的落地,等待AI科技新進展及港股代表性公司的新利多因素的累積效應。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在研報中表示,堅定看多中國市場。面對美國加征對等關稅的沖擊,中國政策方面有充分的準備,政策調節空間較大。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余地。財政政策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政策有望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一系列穩股市政策有望陸續出臺并落實。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