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份的時候,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TikTOK(抖音國際版)執行了禁令。
擁有近1.5億美國用戶的TikTok禁令下來之后,龐大的美國網民被迫選擇新的“數字家園”。
于是,在短短的48小時內,小紅書新增了70多萬國際用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網民。
中美雙方的用戶開啟了“網絡對賬”,其中許多新名詞更是刷新了中國人的認知。
而其中最讓人震撼的是:美國人賣血漿不賣血液。
說實話,在中國人眼中,血漿就是血液的一部分,我們統稱為“賣血”。
那么,為何美國人非得較這個真呢?美國的血漿產業又有多恐怖呢?
血漿產業利潤超過大豆
數據顯示,美國人口占比不足4%,卻供應著全球近70%的血漿,于全球有償血漿市場更是占據94%的份額。
采血機構將每個美國人的血漿當作原料,然后通過加工制造“血漿制品”出口國外,而美國血漿制品出口的利潤每年更是高達200億美元。
大家可能對此沒什么概念,畢竟從身體抽血進行售賣,怎么著都需要有緩沖期,要不然一直抽血可是會出大問題的。
可現實的魔幻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在美國,約1200萬底層民眾依靠售賣血漿來維持生計,每年有多達8%的美國成年人參與售賣血漿。
2019年,美國血漿產業的“有償售賣記錄”高達5300萬人次。
自那時起,美國血漿制品的出口利潤便已超越全美大豆產業,數額竟多出整整10億美元。
美國人對賣血的依賴
在小紅書平臺上,最初引發網友對“美國人賣血”討論的帖子,來自于美國女礦工波卡(化名)。
她在平臺動態里講述了自己在美國的生活狀態,其中貧困和長時間的工作才是常態。
波卡在礦場的工作時間比較長,一周最低為40小時,而比較繁忙的階段,則需要工作60個小時。
后來她去往了美國郵局工作,一周的工作甚至高達72小時,期間連休假都沒有。
平均一天十個小時的工作時長,但收入為難以維持家庭開支,這導致波卡一家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以下。
波卡的媽媽今年已經60歲,因為沒有退休工資,必須要拖著年邁的身體出門工作,做著一份全職和兩個兼職。
就在中國網友得知波卡和媽媽都有工作,且還在做兼職的時候,一度以為她們的收入相對不錯。
可波卡卻解釋道,媽媽因為年齡大了,各個公司都不愿意雇用她,只能找一些工資很低沒人愿意做的工作,而這也是她同時做幾份工作的原因。
反觀波卡自己,連軸轉的工作也沒能讓她有足夠的收入應付生活開支,所以她也和其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美國人一樣,選擇去售賣“血漿”。
按照波卡的描述,在美國賣血每次大約有30~100美元的收益,而有些血站甚至還推出了打卡獎勵,只要你賣的越多,那會根據次數疊加賣血報酬,直到第十次封頂后重新累計。
在美國血液市場短缺期間,平均每次抽血漿報酬在50-140美元之間,而新人首次賣血漿通常在200美元以上,類似于所謂的“首單獎勵”。
除了連續打卡獎勵外,血站在大學城、貧民窟等人口密集地區設立站點,推出了“拉人頭”的提成機制,除了自己能賣血漿賺錢外,推薦其他人賣血也能拿到分成。
不得不說,美國目前的賣血產業已經進入了瘋狂的狀態,尤其是提成機制的推出,直接讓賣血人數成倍數增長。
為了給愈發龐大的賣血人群服務,全美如今已有一千多家營利性血液制品中心合法運營,他們的血站無處不在,而其在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線開設的采血中心,甚至申請了專車和快速通道。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也能預料到美國賣血產業接下來只會更加瘋狂,因為當規模無法擴大的時候,采血站就會將目光對準賣血者本身。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血漿采集下放給企業自身,使得他們有權利降低賣血的門檻,而結果也毫不意外。
按照現行規定,年齡處于18至59歲之間、體重達50千克及以上的美國人,皆可參與有償血漿售賣活動。
對于采集頻率的規定,一個美國人一年最多能采集104次血漿。
是的,你沒有聽錯,一年總共才365天,美國人卻能賣104次血漿,相當于3天一次。
要知道,中國規定每人每年采集血漿的頻次不得超過“24次”,并且單次還有嚴格的限制。
歐洲委員會則建議每人每年采集血漿最多33次,德國為60次...
由此可見,美國相較于次數限制最寬裕的德國來說,也有著將近兩倍的差距,明顯是一個離譜的數字。
美國人狡辯:賣血漿不是賣血液
賣血對中國人而言,是生活迫于無奈的一種寫照,一聽到誰靠賣血過日子,那說明這個人已經失去了經濟能力。
因此,我們中國人常常將賣血與窮困潦倒聯系在一起,而這也恰恰戳痛了美國人的自尊心。
當得知中國人對賣血人群的“多種看法”后,美國網友紛紛表示:美國人只是賣血漿,并不是賣血液。
為了給出確鑿的證據,美國網友開始講解中國人眼中的賣血是單詞blood,但美國人所使用的單詞卻是plasma,這叫做血漿,并非是同一種東西。
所以,中國人長期以來因錯誤翻譯而對美國人售賣血漿一事產生誤解。
但實際上,在我們中國人的眼中,無論你美國說的什么公牛、母牛、小牛、大牛,哪怕你們造出來再多的指向性單詞,用中國話來說通通叫“牛”。
同樣的道理,美國人賣血漿本質上就是賣血產業的一部分,都是靠售賣身體中的物質換取金錢,不存在誰更高級的說法。
那么問題也來了,美國人三天兩頭地賣血漿,咋就這么耐抽呢?
美國人所說的獻血屬于“獻全血”,通過靜脈刺激捐獻者的全部血液,一般是在流動的獻血車活血站里采用一次性耗材采集。
此種采集方式會導致人體丟失紅細胞和血漿,恢復時間比較長,一般需要6個月以上。
反觀獻血漿,則是采用全自動單采血漿機,通過離心分離技術將血漿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其他成分保留在賣血者體內。
僅僅失去血漿的情況下,人體能夠在較短的事件內恢復,所以美國人一周兩次也不會被“抽死”。
中國用科技替代人血
血漿制品讓美國賺的盆滿缽滿,這就說明其本身有著巨大的市場,中國雖然不會搞有償獻血,但從未停止過對“人造血漿”的探索。
2025年4月6日,央視新聞的一則報道震驚世界,中國武漢一家生物制造公司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人血清蛋白基因植入水稻種子,從而使水稻能合成人血清蛋白。
50斤的大米產出量等同5斤血漿,屆時一旦大規模商用,血漿提取人血清蛋白的成本將大幅下降。
結語
中國靠技術打破供應不足問題,美國卻靠割韭菜榨取利益,孰優孰劣自由后人評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