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郭小興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新商悟
(本文約為900字)
4月8日,李飛飛聯合領導的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發布了《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這份長達456頁的報告追蹤了2024年全球AI行業的12大發展趨勢。
1.AI在苛刻基準上的表現持續提升;
2.AI正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企業全力投入AI,推動投資和使用創歷史新高;
4.在創造頂級 AI 模型方面,中國正在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5.負責任的 AI 生態系統不斷發展,但不均衡;
6.全球 AI 樂觀情緒上升,但地區間深層次分歧依然存在;
7.AI 變得更加高效、經濟實惠和易于獲取;
8.各國政府正在加強對 AI 的監管和投資;
9.AI 和計算機科學教育正在擴大,但普及程度仍不夠;
10.工業界依然一路領先,近90%的著名AI模型來自工業界;
11.AI 因其對科學的影響而斬獲最高榮譽,包括兩項諾貝爾獎表彰了AI在深度學習(物理學)和蛋白質折疊(化學)中的應用,而圖靈獎則表彰了AI在強化學習方面的開創性貢獻;
12.復雜推理仍是一項挑戰。
報告中描繪的12大趨勢,印證了AI已跨越“可能性敘事”階段:“AI不再只是一個關于可能性的故事,而是一個關于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如何共同塑造人類未來的故事。”報告還稱:“AI將是21世紀最具變革性的技術。然而,除非我們精心引導AI行業的發展,否則這項技術將難以惠及普羅大眾。”
與李飛飛團隊對AI的美好愿景相反的是,前幾日DeepMind實驗室才發布的145頁安全報告預警了通用人工智能(AGI)或于2030年問世,并存在“永久毀滅人類”風險。(參見新商悟:太驚心動魄了!人類命運2030年就將進入窗口期?)
當AI從工具進化為數字物種,其不可預測性將顛覆現有風險模型。OpenAI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就曾警告:“超級智能可能比人類聰明百萬倍,如同人類與螞蟻的智力鴻溝。”
當技術狂飆遭遇生存危機,萬億賽道上的投資者、企業與監管者正站在歷史轉折點。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預警稱:“AI 算力競賽已現泡沫苗頭,美國數據中心重復建設規模達數千億美元。”(參見新商悟:蔡崇信罕見預警!誰才能活下來?)
這場關于AI的博弈,最終將由那些既能駕馭技術浪潮,又能保持理性清醒的企業書寫終章。【《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新商悟,我們將對企業家言行、商業動向和產品能力進行持續關注
轉載新商悟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