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場概況
2025年4月9日,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其中滬指上漲1.31%,收報3186.81點;深證成指上漲1.22%,收報9539.89點;創業板指上漲0.98%,收報1858.36點。今日兩市成交額16993億元,與上個交易日相比增加約740億元。
02
盤面觀察
指數上看,市場全天觸底反彈,核心寬基指數全部上漲,北證50、科創50、科創200領漲,其中北證50漲幅超過10%。
板塊上看,軍工股集體大漲,大消費股震蕩反彈,免稅方向領漲,港口、統一大市場概念股表現活躍。全市場超4500只個股上漲,近300股漲停或漲超10%,表現很好。
行業上看,今日申萬一級行業悉數上漲,國防軍工、商貿零售、房地產領漲,僅有銀行、石油石化下跌。
概念主題上看,中船系、太赫茲、成飛概念大漲,僅有青蒿素、草甘膦、養雞下跌。
03
熱點行業-國防軍工
今日,國防軍工上漲6.3%。中航證券:4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次日我國發起相應反制,對美國作出還擊。對于本次關稅影響我們有如下理解:①從供給方面來看,我國軍工行業高度重視自主可控,我方關稅反制對于供應鏈的影響相比于2018年已然大幅降低;②從需求方面來看,美國關稅覆蓋之廣,力度之大,將使得全球范圍政治局面進一步動蕩,加劇地緣關系緊張,安全發展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軍貿邏輯得到強化,這將為我國軍貿發展產生強力推動作用;③從市場表現層面來看,2018年關稅期間,軍工板塊相較于市場存在一定“抗跌”屬性,即使整體上看以波段行情為主,但軍工板塊仍存在超額收益機會,同時近期我國周邊熱點事件頻發,也將產生密集催化作用,綜合來看軍工行業在關稅之下具有明顯投資價值,看好軍工板塊走出獨立行情。
(以上不構成個股推薦)
04
熱點資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澄清中美經貿關系事實,闡明中方對相關問題的政策立場。白皮書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方認真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方違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關義務;中國踐行自由貿易理念,認真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損害雙邊經貿關系發展;中美可以通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經貿分歧。白皮書介紹,中美兩國建交46年以來,雙邊經貿關系持續發展。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不足25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近6883億美元。但是,近年來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嚴重干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方對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高額關稅,持續出臺對華遏制打壓政策。中方不得不采取有力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同時,中方始終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的基本立場,與美方開展多輪經貿磋商,努力穩定雙邊經貿關系。白皮書指出,美方近期先后發布“美國第一”貿易、投資政策備忘錄和“美國第一”貿易政策報告執行摘要,對中國產品全面加征額外關稅,包括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中國加征關稅、征收“對等關稅”并進一步加征50%關稅,還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提出征收港口費等301調查限制措施。這些以關稅等為威脅、要挾的限制措施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本質,既違背市場經濟規律,更與多邊主義背道而馳,將對中美經貿關系產生嚴重影響。中方已根據國際法基本原則和法律法規,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白皮書表示,中方始終認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作為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的兩個大國,中美雙方在經貿合作中出現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關鍵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通過對話協商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指明的方向,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通過平等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財聯社)
◆【商務部肖露:中國將與更多貿易伙伴攜手合作 為全球貿易增長注入穩定力量】財聯社4月9日電,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肖露4月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外貿有信心有底氣面對各種風險挑戰。肖露表示,信心主要來自外貿穩固基本盤、充沛新動能以及“對外開放”這一重要“法寶”。肖露指出,2024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連續跨過兩個萬億級臺階,達到43萬億元人民幣,國際出口市場份額穩中有進,有望達到14.7%左右。廣大外貿企業是中國外貿最堅實的基本盤。肖露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堅定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全球貿易秩序,和更多貿易伙伴攜手合作,實現共贏,為全球貿易增長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力量。(財聯社)
◆【上交所召開證券經營機構座談會 與會機構: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據上交所發布,4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開專題座談會,與長江證券、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廣發證券、國聯民生、國泰海通、申萬宏源、天風證券、興業證券、中信證券等10家證券經營機構代表深入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華爾街見聞)
◆【近三日已有111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進行增持回購 涉及金額最高達671億元】財聯社4月8日電,本周A股市場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發展前景和公司自身投資價值的認可,眾多A股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增持或回購股份。據財聯社統計,自4月7日以來,已有111家上市公司宣布進行增持回購,其中86家公司明確披露了具體的增持回購金額,涉及資金達374.4-671.37億元。具體包括:寧德時代擬回購40-80億元,貴州茅臺擬回購30-60億元,中國石油擬增持28-56億元,中國石化擬增持20-30億元,徐工機械擬回購18-36億元,立訊精密擬回購10-20億元,美的集團擬回購15-30億元等。(財聯社)
◆【1117.8億元,昨日ETF凈流入金額創歷史新高!】4月8日,ETF基金資金凈流入合計達到1117.8億元,創出歷史新高,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南方中證10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基金凈流入均超百億元。拉長時間來看,這是ETF基金歷史上第二次出現單日資金凈流入超過千億的情況,去年10月8日凈流入金額達到了1093.94億元。從成交額來看,昨日ETF基金單日成交額高達4116億元,為歷史第三高水平,而此前兩次成交額突破4000億元的交易日分別為去年10月8日和10月9日,成交額均超5000億元。(證券時報)
◆【上海國資委: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 加強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上海市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強我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從并購重組、股票回購增持、投資者回報、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六方面,支持監管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支持上市公司圍繞提高主業競爭優勢、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布局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化經營戰略等實施并購重組。推動監管企業將市值管理融入國資國企改革,健全常態化市值維護機制,推動股票回購增持作為基礎性制度安排,建立股價異常波動快速響應機制,嚴格規范股份減持行為。(華爾街見聞)
◆【廣州發布“并購重組十條”】《廣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于4月8日正式印發出臺。以并促引賦能現代化產業向實向新發展,推動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圍繞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并購。分類推進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各類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及需求開展并購重組。拓寬并購重組的融資渠道,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組合融資工具,做大做強并購類基金。提升并購重組的監管包容性,依法依規對國有企業涉并購重組事項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健全完善國資股權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和盡職合規免責機制。規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市場行為,倡導上市公司在自身經營發展、財務穩健的前提下開展并購重組。(華爾街見聞)
◆【韓國宣布緊急措施幫助汽車行業應對美國關稅沖擊】財聯社4月9日電,韓國周三宣布針對國內汽車行業采取緊急支持措施,試圖減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該行業造成的打擊。政府將把汽車購置稅從目前的5%下調至3.5%,直至2025年6月,并將電動汽車購買補貼從目前的20%-40%提高到30%-80%,且期限延長六個月至今年年底。為了防止出現流動性問題,政府將把2025年對汽車制造商的政策融資支持金額從之前計劃的13萬億韓元提高到15萬億韓元。(財聯社)
◆【美國國債遭“甩賣” 帶動全球長期主權債收益率飆升】隨著貿易戰升級引發對美國國債避險地位的疑慮,長期美債加速下跌,引發全球主權債跌勢加劇。美國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飆升25個基點,至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本周累計升幅超過0.5個百分點。這加劇了全球許多發達市場國債的拋售,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的基準收益率飆升,法國國債期貨下跌。(華爾街見聞)
◆【報道: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向每人發放4-5萬日元的現金】日本政府和執政黨正在考慮向每人發放4-5萬日元的現金,作為緩解物價上漲和美國關稅影響的措施之一。(朝日新聞)
◆【高盛:美股恐陷入通常持續兩年的周期性熊市】高盛策略團隊分析師表示,隨著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美國股市拋售很可能演變為更持久的周期性熊市。周期性熊市通常持續兩年左右,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反彈至起點。高盛表示,與一次性事件驅動型沖擊不同,周期性熊市反映的是經濟周期本身的變化。另外,貝萊德周一將美股三個月展望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并表示“鑒于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預計短期內風險資產將面臨更大壓力”。(華爾街見聞)
風險提示
本資料僅為服務信息,不作為個股推薦,不構成對投資人的任何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市場或相關產品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數據來源:Wind、i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聞媒體,2025年4月9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