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位母親陪同2名22歲的孤獨癥旅客乘坐東航航班從大理飛往西安時遭“拒載” 事件引發熱議。
據悉,兩名22歲孤獨癥旅客是兩位母親的孩子,家長在大理機場出示了兩名旅客的孤獨癥證明,并申請綠色通道。臨近登機時工作人員告知“機組通知影響客艙其他旅客乘機,拒載”。
家長稱這是他們首次因孤獨癥被拒載,經機場協調,他們轉乘西藏航空航班,并簽署免責協議后飛往西安。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拒載事件背后,大概率是機場和航司溝通不暢所致,而非機組單方面誤判。
但不論具體原因為何,畢竟造成一起輿情,我們對這件事進行復盤是有價值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孤獨癥是什么?
孤獨癥也稱為自閉癥,它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溝通困難、興趣范圍狹窄以及行為刻板等特征。
孤獨癥的發病原因可能涉及遺傳和環境因素,如孕期不利因素、腦功能發育異常等。
患有這類疾病是不幸的,也是令人難過的,幾乎每一個孤獨癥患者及其家庭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去治療和訓練,不論上學、就業、生活,全家人常常要承擔巨大的精神壓力、經濟壓力乃至社會世俗的偏見指摘。
前不久,演員易烊千璽曾在某部電影中飾演一名腦癱患者,電影里的感人故事也讓更多人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特殊家庭,讓更多人與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及其家庭產生共情。
我們也衷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途徑可以引導社會公眾和相關服務機構正確認識、積極接納孤獨癥患者。
對于民航來說,我們當然希望每一個身患殘疾的旅客都能夠得到平視和尊重,都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無障礙乘機出行,這是中國民航應有的溫度,也是我們全行業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同時,民航作為大眾公共交通的自身屬性,注定需要基于安全初衷,認真制定和嚴格落實旅客運輸條件和承運規則,確保飛行安全、空防安全、客艙安全萬無一失,這是民航不能動搖的根基底線。
對待殘疾旅客,全行業在盡一切可能采取積極幫扶措施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回避,在某些情況下,孤獨癥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原因,可能不能有效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很多事情的反應可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不當行為,給有效維護公共秩序帶來一定挑戰。
個別患者在公共場合可能會有給他人帶來困惑的不雅舉止,比如在情緒失控時突然尖叫、哭泣,不停重復動作拍擊某處,制造一些可能會干擾公共秩序的聲音。
個別患者往往沒有恐懼感,不能預料他們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時常會有危險舉動,例如突然穿越馬路而不顧來往車輛;擺弄自己感興趣的電源,在高處攀爬跳躍等等。
個別患者在某些情況下感到不開心,還會出現自傷行為,如咬手腕、咬手背、抓頭發、以頭撞墻等等自傷行為甚至突然襲擊他人的行為。
去年,我飛上海,也曾親身經歷過這樣一起類似事件。一名女性孤獨癥患者旅客在飛機落地后,在座位上突然脫去所有衣服,情緒崩潰,默默流淚。其行為讓周邊的其他旅客感到不安。而和她同行的母親也無法在現場阻止她的行為。
我們的女安全員及時上前用毛毯幫她遮住身子,努力安撫,同時其他機組人員及時制止周圍旅客拍照圍觀,維護客艙秩序。待其他旅客離機后,她在機組人員的默默保護及地服人員的默默陪同下離機。
那么對于民航系統來說,究竟可不可以對患有類似疾病的旅客實施拒載?
其實是可以的,但有條件。
《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管理規定》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旅客的行為有可能危及飛行安全或者公共秩序的,承運人有權拒絕運輸。”
以東航為例,東航《運行手冊》依據局方有關規定,制定了有權拒絕運輸的旅客標準,其中包括對“無法控制自身行為、或可能對其他旅客或自身造成危害、對他人有暴力傾向、可能影響他人和財產安全的旅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賦予了機長權利,即機長可以根據綜合因素,包括現場因素,來判斷旅客上了飛機以后,有沒有可能對航空安全構成威脅,或者影響其他旅客的安全。
需要說明的是,航司決定拒載一名旅客,一定出于是對包括被拒載旅客在內所有旅客的安全負責。
同時,近年來全球民航由于精神異常旅客機上發病引起的擾亂事件乃至非法干擾事件頻頻發生,就如何防范處置精神異常旅客導致的擾亂事件,機組人員往往心態復雜,一邊是出于對患者病情的同情不忍心對其下手一招制服,一邊是考慮維護航班空防安全的使命感催促著自己做好處置,避免事態擴大。
而且,一旦發生精神異常旅客擾亂客艙秩序事件,輿論一方面會說機組人員為什么不及時出手采取制服措施,另一方面又會出于對殘疾旅客的同情呼吁民航系統人性化處置。
怎么做都是錯,左右為難。
很多時候,由于局方規則的模糊(比如對精神異常旅客的判斷標準),以及國內航司間承運規則的不統一,以及機場代理與各家航司間的溝通協調問題,我們常在遇到某類特殊旅客“能否拒載”這件事上產生了很多矛盾,造成了很多誤會,最后形成輿情,不得不以航司道歉收場。
但是,對于民航業來說,飛行安全、旅客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使命,不應該以輿論的焦點為轉移。
有網友表示,對網上那些呼吁善待精神類疾病患者的說辭,其實更重要的是應當考慮如何有效管理。我們承認患者本人和親屬都是不幸的,但這不是可以允許其隨意干擾公共乘機秩序和飛行安全的理由。一方面我們不應對其有歧視態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使這類病情變成可以肆意違法且不承擔責任的護身符。
同時,監護人應當全程做好其行為和情緒的管理和防范,比如乘機前服用穩定情緒的藥物,為保證其可以安靜乘機,提前準備可以轉移其注意力的玩具、小食品、小畫冊、隨身聽、手機游戲、手機電影之類;盡量低調乘機,不要與周邊人發生口角矛盾,有事情找工作人員幫忙處理,盡量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
而民航系統也有必要加強培訓,引導工作人員學會判斷、識別、接納和正確處理孤獨癥患者的行為,積極創新改進對這類特殊旅客的服務技巧,在確保飛行安全、空防安全和航班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努力讓“來自星星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民航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