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很多年里,一談到什么敬業精神、制造質量,很多公知要么就是吹日本“工匠精神”,要么是吹德國“下水道油紙包”。然而,俄羅斯近期在戰場上的發現,卻徹底揭開了德國人的“油紙包”,也不過是爛布一塊。
這個事兒的源頭,是在2024年,俄軍在阿夫杰耶夫卡戰場上,繳獲了一輛號稱北約“陸戰王者”的德系最新主戰坦克豹2A6。這1年時間過去了,俄羅斯人也終于折騰將這款坦克徹底拆解分析完畢,搞出了一份內容相當詳細的檢測報告。誰承想,原來搞數據造假的,不光有美國人、日本人,還有一向裝的挺那么回事的德國人。
首先是外界吹的比較兇的豹2A6的動力系統。對外吹的動力驚人,可以達到1500馬力的MTU873Ka501發動機,散熱系統做的太爛。它有一個自動啟動的功率限制裝置,環境溫度一到35度就開始跳,功率會瞬間從1500掉到900。進一步說,德國用純粹理想的實驗室數據,僅對德國戰場的適應能力,來標榜自己的坦克。為什么這么說?去年夏天,希臘那邊部分地區達到了43度,西班牙是41.2度,法國最高溫是39.7度。這種限時間、限地區的坦克,還能被北約抬到那么高的高度,看起來的確是有不少黑幕了。
然后,就是夜戰的絕佳輔助設備,熱成像儀的功能。但經過俄羅斯這邊的測試顯示,豹2A6的致冷式熱成像儀啟動需液氮冷卻15分鐘。15分鐘,在戰場上可以發生的事情可就太多了,敵人甚至可能都已經沖到臉上了,豹2的車長還在等“開機”。不少俄媒嘲諷,建議德國人在北極使用它。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豹2A6的防護能力問題。主戰坦克,防護能力自然是沒的說,然而在豹2身上,德國人似乎有點偷工減料,或者該評價為“節約成本”。按照俄羅斯人的檢測,坦克頂部裝甲僅20毫米。理論上坦克頂部裝甲確實沒有必要搞那么厚。但問題是,現在已經是無人機的時代了。20毫米的厚度是什么概念,俄軍自殺式無人機可以輕松炸穿。而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保守烏克蘭無人機襲擊的T-90M,頂部裝甲都有45毫米。
這場鬧劇讓人想起大眾排放門事件。如今德國的軍工巨頭都學會了資本市場的財技。虛標性能、限定工況、選擇性披露,這些金融圈的套路被“德國工程師們”玩得爐火純青。只是苦了烏克蘭裝甲兵,開著"實驗室特供版"坦克直面戰場的殘酷。"德國制造"的金字招牌,也許也該有人上去扣一點下來,看看到底是金還是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