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愛思唯爾發布了2024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新鮮出爐的榜單再度點燃了學術界的關注熱度。這份用科研影響力丈量的“學術瑯琊榜”背后,北京科技大學以24人上榜的亮眼成績再次成為焦點。
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以9人入選領跑全校,冶金工程學科緊隨其后貢獻6人,物理、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也均有學者躋身榜單。從經費投入到平臺建設,從成果轉化到國際影響力,北科大在創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不是小編硬要吹噓北科大有多厲害,2025年3月的ESI全球學術排行榜再次佐證了該校是實至名歸的,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和化學三大學科同時躋身全球前 1‰行列。值得關注的是,材料科學較 2024年1月又上升3個位次,位列全國第12,全球第21。
這一突破性進展印證了該校的科研人員和教師在材料領域持續投入的成效。從 ESI 排名的穩步攀升到高被引學者數量的增長,北科大的科研硬實力正以可見的加速度持續走強。
來源:最佳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在學術界有響亮的名聲,這背后自然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經費是高校研究潛力、發展能力的直接體現。
先進的科研設備、優秀的科研人員、周全的人才培養,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從 2022年到2023年,北科大的科研經費實現年均復合增長12.15%,2023 年預算經費達66.83億元。這還不夠,我們往下看。
一年后的預算經費公示名單中,也就是2024年度預算經費更是攀升至72.83億元。持續增長的資金流為科研人員吃下來“定心丸”,也為該校的學科群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來源:星球數據派
來源:高績
就比如,在北科大的化學系,大二學生全員配備科研導師,82%的本科生能夠進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均科研經費4.6萬元。2023級本科生參與邢獻然課題組研究,實驗數據被《自然·通訊》收錄。這意味著同學們從大學低年級開始,就能親身體驗科研的魅力,積累寶貴的科研經驗。
如果說經費是科研的“血液”,那么平臺就是創新的“骨架”。北科大依托“雙一流”學科建設,打造了一批國家級科研平臺,現有1個國家科學中心,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這些“科研重地”為學者們提供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支持。陳克新的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場協同調控策略,解決了金屬氧化物中氧空位有序生成的難題,為空位工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說到科研成果,北科大簡直是“獲獎專業戶”。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與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公布的2024年度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北科大的12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這一成績不僅延續了該校在冶金材料領域的優勢,更印證了其在綠色冶金、固廢資源化等前沿方向的創新突破,彰顯出科研經費投入與成果產出的高效轉化能力。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北科大的科研版圖早已突破傳統學科邊界。從元宇宙到量子計算,從綠色冶金到智能設計,用一個個硬核成果詮釋著“求實鼎新”的校訓精神。
當24位高被引學者的名字閃耀在愛思唯爾榜單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一所大學在科研賽道上蓄力奔跑的身影——這里有充足的經費、頂尖的平臺,助力更多北科大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