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作業區部分在灘區里邊,哪些情況需要到河務部門備案審批,法律法規都有明確規定。”“知道知道,現在有《黃河保護法》,能干啥不能干啥法律有規定。你們隔三差五就過來普法,這些都記著呢!”
4月初,在《黃河保護法》施行兩周年之際,河口黃河河務局的普法宣傳活動再次開展。《黃河保護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實施,是我國首部聚焦黃河保護的專門立法,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性、穩定性、可操作性的法治保障。
在河口采油廠管理五區501站石油開發中心合作項目部,河口黃河河務局水政科科長王學峰和同事們,通過現場座談、當場解答的形式,向企業及工作人員細致解讀《黃河保護法》條款,深入淺出地闡述《黃河保護法》與企業、群眾的聯系,近距離的溝通交流,讓大家伙兒收獲滿滿。
這樣的普法場景不僅在廠礦企業,也在田間地頭、農村大集、城區鬧市,甚至學校園所、社區門口。“現在只要我們一開始講解,群眾也好、企業也好,基本都能說上幾句,證明黃河保護、依法治河管河理念在他們心里在慢慢扎根了。”王學峰腳步快,語速也快,但說到“扎根”時,他的語速明顯慢了慢,嘴角帶著笑意,“普法就像播種子。”
從播下種子,到開出花,中間是河口黃河河務局持續多年的普法宣傳。
“過去老百姓覺得河水就這么天天淌著、岸邊的地閑著也是閑著,取水澆地、搭房建舍沒啥。”王學峰還記得普法活動開展之初,普法對象眼睛里透著迷茫,“能看出來大家的不理解。”王學峰告訴記者,黃河保護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適用面較整個社會來說相對較窄,“作為執法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向周邊廠礦企業、群眾進行普及,讓對方更了解法律法規的界定,同時爭取各界對黃河河口保護治理工作的支持。”
隨著普法的深入,變化逐漸顯現。
“從兩三年前開始,尤其是隨著近年來投資和建設項目的增多,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主動咨詢,讓咱們幫忙確認項目位置是否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需要辦理什么手續;普法宣傳也有越來越多的群眾提到‘黃河保護’。”王學峰說,沿河群眾和企業對黃河河道管理等有了初步認識,并在逐步加深,“普法的效果和意義也就出來了。”
不僅如此,河口黃河河務局還將普法宣傳與執法審核、涉河建設項目管理等工作統籌考慮,在執法過程中反饋普法信息,并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讓相對人更易于理解哪些行為是紅線、需要立案處理。此外,該局還充分利用憲法宣傳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黃河保護法》實施周年等節點開展集中宣傳,并在日常巡查工作中融入普法宣傳,盡可能增加普法的頻次、擴大受眾面。
數據為變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八五”普法開展以來,該局累計開展固定式普法宣傳80余場次,與河口區地方司法部門累計宣傳20余場次,巡查式普法累計600余次。與此同時,水事違法案件由2021年年均20余起下降至目前年均五六起,每年30余家企業或個人提前進行咨詢。
“原來他們來給我普法,現在我不光自己學,還跟身邊的人講。”莊慶輝承包的1200畝地,位于河口區六合街道,距離刁口河約四公里。“咱這塊地屬于黃河河道管理范圍,從事一些活動得看法律法規是不是允許,哪些需要批準,這樣既避免違法,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莊慶輝說完推了推眼鏡,翻開印有《黃河保護法》內容的宣傳材料和《山東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向記者展示他提到的內容。
四月的春意已然來到黃河河口,王學峰和同事們未曾多顧及,匆匆趕往下一程。(大眾新聞記者 張園園 李小凡 通訊員 萬芮 趙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