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才剛開始打,特朗普就不得不調整策略,只因中國進行的反制措施遠遠超出特朗普預案,而從中美博弈的大局上看,卻不難發現中美或許正在實現“共贏”。
對于這一點,民眾們似乎看得云里霧里,怎么“你死我活”的斗爭就變成共贏局面了?可實際上,各國政府卻心照不宣,并且已經作出最符合利益與歷史的選擇。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關稅提高至125%,并對其他75個國家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
對此,有不少人都在嘲笑特朗普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但特朗普要拿出主要精力對付中國,甚至要落實“脫鉤斷鏈”那套,因此才給了其他國家喘息的機會。
其中,越南已經抓住機會,率先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可能會成為中美貿易的“橋頭堡”。
特朗普往后撤退一大步并不稀奇,因為關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負擔是無法忽視的。
美國不是不能搞關稅,共和黨從建立之初便一直在主張搞關稅政策,一直到蘇聯解體,經濟開始全球化,才短暫放棄關稅主張。
直到這套體系玩不下去了,美債不僅成為黨爭工具,很快還要順帶著美元被搞崩,才重新將關稅視為聯邦政府收入的一大來源。
即便特朗普不搞關稅,其他共和黨候選人,也要疊加關稅,這點毋庸置疑。
唯一不同的是,特朗普十分激進,甚至是瘋狂,而他這么做的目的,只是因為關稅是談判的手段、交易的籌碼。
正常思維來看,要想憑借手中籌碼達成交易,既要開誠布公,又要步步為營,多輪磋商后才能達成初步結果。
特朗普不一樣,他擅長憑空捏造籌碼,然后在一個本就虛無縹緲的基礎上去壓迫對方。
這種交易方式,只能建立在霸權基礎上,特朗普正好手里有,但霸權統治日暮西山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因此,特朗普必須要改變霸權運營的系統。目前來看,收縮力量,退回北美大陸是可預見的選項,所謂增強印太地區的“存在”,也只不過是軍事部署,為“終局之戰”做準備,這與之前將影響力投射到歐洲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對于中國來說,美國要在北美搞怎樣的同盟也好,吞并也罷,都不會損害中方的核心利益,反而是中美愈發激烈地博弈,將導致世界各國逐漸認清局勢。
為什么關稅會暫停90天?本質上就是中國的反制遠遠超出特朗普預料,因此不得不改變既定策略,那么中美在90天內的博弈中,若是不能分出勝負,或者說博弈結果再次超出美方預料,關稅還要繼續嗎?
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經濟的堅挺,就是對美式霸權欺凌行為的有效制約。
各國其實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中日韓自貿區的推進有了進展,中俄關系再次得到雙邊高層的鞏固與確認,中歐關系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緩和。
不管特朗普有意無意讓中美實現“共贏”,但這種趨勢卻是客觀存在的。中美之間,只要不爆發軍事沖突,這場貿易戰興許會造就兩個龐大的經濟體進行長時間博弈,而特朗普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018年時,特朗普讓中國人意識到科技戰的重要性,2025年,特朗普讓世界意識到中美同時存在的必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