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0日凌晨,在中國海關發布2025年第58號公告,宣布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正式從34%提高到84%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稱,鑒于所謂”中國對全球市場表現出的不尊重“,華盛頓將把對中國產品征收的關稅立即提高到125% 。
同時,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超過75個國家立即暫停征收對等關稅90天(仍征收10%基礎關稅)。
特朗普向世界貿易發動的全面進攻失敗了,只得轉向對中國貿易的重點進攻。
這場波及地球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世紀之戰”進入了第二階段。
這次中美關稅戰,20%,34%,84%,125%,美方攻擊力度兇猛,中方反擊果斷堅決,絲毫不拖泥帶水。你給我加多少關稅,我就給你加多少關稅!
你捅我一刀,我扎你一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奉陪到底!
特朗普估計每天要問十遍,為什么中國不害怕?
因為中美社會的底層邏輯不同。
中國是農耕文明,凡事都要提前準備,預先安排,如果不留種,下一年就無法種地。
美國是游牧文明,遇到什么獵物就抓什么,更看重于短期利益,文化基因中缺乏長遠規劃。
這就導致了在美國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個人摔碎了手機屏幕,跑到手機店修理。
他先問維修師傅,“你們營業到幾點?”
在得知店鋪營業到晚上九點后,他長出一口氣,表示自己要等到下午6點才能修手機。
因為公司發的薪水下午6點到賬。
薪水到賬,他才有錢修手機。
美國有一種業務,叫作發薪日貸款,年化利率很高,能到達400%甚至1000%。
如果公司晚一天發薪水,或者銀行的ATM機壞了,他們就要去申請發薪日貸款。
因為美國人有錢就消費,缺乏長遠規劃,完全無法抵御意外風險。
根據美聯儲2023年的調查,有37%的成年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緊急開支。
普通人連薪水晚發一天都受不了,普通家庭連一兩個月沒有工作都挺不住,更不用說貿易戰帶來的通脹影響。
所以現在很多美國人跑到超市里搶購商品,或者上街游行,抗議特朗普的政策。
美國公司同樣如此。
美國公司的產業鏈是全球化的,而中國是全球工業產業鏈繞不開的關鍵節點。
即便特朗普暫停了對等關稅90天,只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未來可能還有歐盟等經濟體打關稅戰,只征收10%的基礎關稅,美國公司依然要給產品漲價,不然就拿不出多余的錢,在購買零部件、原材料的時候交關稅。
“作為一家花藝設計工作室的老板,關稅現在影響到生意的各個方面。花瓶:中國或越南制造。花卉——從荷蘭、厄瓜多爾、墨西哥、日本進口。這可不是建工廠或買美國花材的問題。并非所有東西都產自美國!”
至于長期,要一家企業在美國進行產品的全部生產和原材料采購,需要幾年的時間?
別的不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持續多長時間?
這次對等關稅政策連1天都沒挺過去!
下次呢?
特朗普還能夠當幾年總統?
美國公司還發行了大量的債券,而這些企業債正在債券市場上被拋售。
很多投資人清楚,這些背著大量債務,依靠日常業績度日的公司,根本沒機會在美國建廠,短期內可能就會被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進口成本提升擊倒在地。
結果可能是,企業還沒有被銷售問題擊倒,就先被企業債問題擊倒了。
而且這不只是小公司的問題,大公司也一樣。
這就是為什么一大批來自科技和金融行業的知名人士之前會“組團”前往海湖莊園,試圖就其推出的稅收政策與其“討論常識”。
這些富豪背后的科技和金融公司,經受不了特朗普關稅造成的短期影響。
各州同樣更關注自己的短期利益。
加州州長就公開表示,特朗普關稅“不代表所有美國人”。他已指示加州政府與其國際貿易伙伴建立新的戰略關系。
甚至特朗普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就忽略了長期風險。4月8日,在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特朗普的美國貿易代表被一問三不知。有議員就指出,(白宮)對中方的措施似乎“壓根沒有戰略”!
特朗普可以忽略長期風險,但金融市場不會。
金融市場會將長期風險視作預期的一部分,提前到現在進行定價,所以會直接爆炸。
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表示,我們專注于鋼鐵、大豆、煤炭,中國專注于量子計算、AI、生物技術。中國不會去想下個季度的增長率是多少,他們在考慮的是未來25年的增長率。我認為,我們出臺的政策很恐怖,美國的結局不太妙。
這是必然性。
4月9日,特朗普關稅剛落地,美國國債市場就先受不了。
美國國債遭遇劇烈拋售,30年期美債收益率直線躥升“破5”,一天之內極其夸張地一度暴漲25個基點至5.010%,創下了2023年末以來最高水平。“全球資產定價之錨”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上漲21個基點,至4.503%發出絕望的哀嚎!
特朗普可以無視美股暴跌,但卻不敢面對美債崩盤,基差套利解杠桿的核爆威力,遠大于全世界的口誅筆伐。
他只能認慫改口,接受失敗,宣布暫停。
文化基因中缺乏長期規劃的美國,無法承受特朗普的“激進療法”。
特朗普上臺后辦的兩件大事都弄砸了,一個是調停俄烏戰爭,另一個是貿易戰。
前者,特朗普搞不定俄羅斯。
后者,特朗普只能放棄“全面進攻”,轉向對中國貿易的重點進攻。
但不論美國怎么進攻,雙方在“充分摩擦”后,必然會談判,持續多久才是唯一的問題。
特朗普的嘴皮子再厲害,最后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有人說美國不買中國商品,中國經濟就會餓死,購買力才是王道。什么是購買力?不是貨幣,而是貨幣能買到的東西!
中國生產全球1/3的商品,任何貨幣要想有價值,就離不開中國商品的賦能。誰的貨幣拒絕中國商品,誰的貨幣就遲早完蛋,而其它貨幣絕不是傻子,必瓜分其份額而后快!
縱觀世界經濟史,從來沒有所謂的購買力王道,只有生產力才是王道!
這場較量,中國只需要等,中國需要怕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