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圖,這是日本的一戶建,也就是獨棟建筑,驚訝的是,這在日本并非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難道日本有這么多土地?
日本陸地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4億(2023年數據),人口密度約330人/平方公里。
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億(2023年數據),人口密度約147人/平方公里。
從以上兩組數據不難看出,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僅有中國的4%,但人口密度卻是中國2.24倍。
如此高密度的國家,難道不應該修建高層住宅嗎?最反差的就在這,日本的一戶建居然是普遍現象。
為什么日本土地少,卻仍然普及一戶建?
日本這地方位于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及北美板塊的交界處,每年都會受到板塊擠壓所帶來的影響,而地下狂暴的能量在釋放時,就會出現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
日本列島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75%的活火山都集中在這,而日本境內擁有111座活火山,占全球活火山總量7%。
眾所周知的原因,低層建筑的抗震性,比高層住宅要高不少。
日本獨棟建筑(一戶建)的主要材料是木頭,木質構造比較輕,承重能力強,當地震來臨時,木頭吸收地震能量的效率要超過磚頭混凝土結構,并且受榫卯工藝和箱體設計,即便地震級別高,日本獨棟建筑也很少粉碎,基本都是傾斜,內部居民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其實背后也跟土地利用率有關。
日本流行一戶建,意味著他們需要占用更多的平原面積,原本這些地方可以用來耕種、建生產線等,現在呢?
大量土地被一戶建占據,老百姓確實沒有居住在高層住宅中,但這就導致日本社會極度依賴進口。
就拿糧食來說,日本主要進口國是美國,其中玉米(63%)、小麥(49%)、大米(47%),此外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以2021年舉例,日本糧食總進口量為2855萬噸,其中玉米進口增至1620萬噸,小麥550萬噸,日本國內自產糧食占比僅有34.4%。
糧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國際局勢劍拔弩張,日本糧食進口量銳減,他們的生活該如何保障?
除了糧食,日本對于其他原材料的進口依賴度也極高,出口國稍微減少出口量,日本大量產品價格就會上浮。
或許有人說,日本背靠歐美,他們能穩定供貨,這只是暫時的,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做“六邊形戰士”。
話題繼續繞回來,其實日本也想造高層住宅,但無奈地震火山太多,所以他們的建筑風格其實是被大自然給限制住了。
如果你去日本旅游,你會發現日本除了建筑就是馬路,城市綠化覆蓋率低,足球場、籃球場、體育館等很難看到。
此外,日本一戶建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大別墅,絕大多數一戶建面積低于60平方,甚至有些一戶建低于15平方,2020年就曾報道過,日本一戶人家僅有6平方,但是住了一家6口人。
你去買家具時,為啥日本家具設計的這么能“裝東西”,這就是答案。
目前,日本一線城市也在修建高層住宅,畢竟人口密集度太高了,不造高層住宅根本“頂不住”。
想一下,你住在郊區,上班地點在市中心,每天公交轉地鐵,通勤時間往返3小時,這份工作你能堅持幾年?別說開車,日本的停車資源特別緊張。
中國為什么要建高層住宅?
從上文對日本一戶建的分析,我們就能清楚的做個比較。
首先是糧食安全,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農業是我們發展的重要基礎,耕地保護線不能低于18.65億畝,盡量做到自給自足的同時,還要做好糧食戰略儲備工作。
你知道嗎?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定義的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從航空航天到家居百貨,這些產業鏈在哪?
就是我們上班的工廠,也就是說,不僅是農業,就連工業產品,我們也要盡可能自給自足。
社會的發展需要用到大量土地,如果中國也普及一戶建,意味著大量土地被占用,到時候我們對產品的進口量會激增,國際局勢風詭云譎,這方面很容易被歐美“攻擊”。
此外,現在基本每個小區都有不低的綠化覆蓋率,累了還有公園能散散步,這一切的背后,都是高層住宅帶來的好處。
總結一點,國家的發展需要土地,個人土地占用越多,意味著社會發展用地越來越少,對外依賴度也會提高,別來美國舉例,國情不同,政策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