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和田4月10日電 (陶拴科)10日,在新疆民豐縣的防沙治沙試驗點,綠油油的洋蔥幼苗已在薄膜上探出頭來。村民圖瓦罕·圖爾迪說:“真的沒想到,沙漠里種植的洋蔥長勢這么好。”
村民正在種植洋蔥。陶拴科 攝
近年來,民豐縣探索生態(tài)修復與經濟發(fā)展,努力將治沙防沙與擴展沙地結合起來。民豐縣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賈磊介紹:“為適應沙漠種植經濟作物,以實現(xiàn)治沙與經濟的雙贏。去年冬季我們在這里開墾了800畝試驗田,篩選了20多種藥材進行種植。”
民豐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長期受到風沙侵襲,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近年來,該縣深入推進“三北”工程,扎實開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zhàn)。通過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農民承包沙地發(fā)展沙產業(yè),吸引了許多種植大戶積極參與。
種植大戶王海浪在民豐后河壩承包了3000畝沙地,種植了梭梭、西梅、恐龍蛋等植物,不僅有效固定了沙丘,還帶動了當地勞動力就業(yè)。
為提高治沙經濟效益,民豐縣建立了治沙試驗站,規(guī)劃建設試驗區(qū)和育苗區(qū)。試驗區(qū)計劃試種羅布麻、甘草等22種中藥材,以及恰瑪古、胡蘿卜等10種經濟作物,篩選出適宜本地沙地和氣候生長的品種進行推廣。
育苗區(qū)培育沙棘、胡楊等鄉(xiāng)土樹種,以滿足治沙土地的苗木需求。同時,該縣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為種植提供技術指導。
目前,該縣7個鄉(xiāng)鎮(zhèn)的419戶居民承包沙化土地面積達到4.07萬畝,防沙治沙工程直接吸納600余名當地勞動力,實現(xiàn)在家門口穩(wěn)定增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