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央視記者獲悉,當地時間4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堅科表示,美國可能發動的對伊朗的打擊將給地區局勢造成最嚴重后果。如果襲擊發生,俄方沒有義務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但將采取一切措施調解沖突。最近,特朗普多次聲稱,如果無法與伊朗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他將“轟炸”伊朗。4月7日和8日,美伊先后證實雙方將就伊核問題展開談判。只不過,特朗普聲稱是“直接”談,伊朗則再次拒絕,明確表示是“間接”。
美伊局勢(資料圖)
據參考消息綜合外媒報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7日表示,美國將與伊朗就伊朗核計劃舉行直接會談。他同時警告伊朗人,如果會談不能成功說服他們放棄核武器計劃,他們就會面臨“巨大的危險”。特朗普在會見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之后向記者表示,美伊會談將從4月12日開始。特朗普堅稱不能讓伊朗掌握核武器。特朗普說:“我們正在直接與他們打交道,也許協議會成形。達成協議比采取某些顯而易見的行動要更合適。”
毫無疑問,在俄羅斯和伊朗常年保持親密關系的情況下,俄羅斯在表態中凸顯的矛盾立場,迅速被外界解讀為俄羅斯在美伊對抗中的“戰略撤退”,甚至衍生出“美俄或借機瓜分伊朗”的猜測。必須指出的是,自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伊朗在軍事、經濟與國際政治上長期依賴俄羅斯的隱性支持。兩國2022年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更讓俄羅斯成為了伊朗最大的靠山,被視為對抗美國制裁的“安全網”。
上個月9號,特朗普在一次采訪中意外透露,他已給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寫了一封信,提出來希望美伊能盡快恢復談判,達成新的協議,專門針對伊朗的核問題。他那時候還帶著點威脅的口氣說:“解決伊朗核問題有兩條路,一是簽協議,另一條就是動用武力……但我可不想走那條路。”雖然美國一邊倒地退出了伊核協議,這個協議還是有效的,從2015年算起,整整十年后就是今年10月到期。
特朗普(資料圖)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的“搖擺”實屬無奈。面對美國航母與以色列反導系統的雙重壓力,伊朗既無法在軍事上硬扛,又需維持地區影響力。其秘密撤離也門顧問、支持民兵組織“收手”等舉動,實為“減壓閥”——通過減少直接沖突點,為談判騰出空間。盡管特朗普稱“沒人希望看到相反結果”,但中東局勢仍如“定時炸彈”。伊朗的“首鼠兩端”、美國的“軍事威懾”與中俄的“調停角色”交織,既可能促成歷史性協議,也可能因誤判觸發戰爭。
要知道,過去幾十年里,伊朗通過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等國建立代理人網絡,“抵抗之弧”總兵力甚至達到5萬人左右。這些組織雖然只被視為民兵,但伊朗會提供彈道導彈、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進行武裝,所以他們的存在是伊朗戰略的重要一部分,憑借不遜的軍事力量能不斷蠶食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而現在隨著特朗普2.0開啟,伊核協議再次成為美伊博弈的源頭,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也再次展開。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態,伊朗絕不會接受某些“霸凌政府”的談判要求。但是伊朗外交部長阿格拉奇表示,伊朗和美國將在阿曼舉行高級別間接會談。伊朗拒絕說“直接談判”,而是“間接談判”,雖然說辭不同,但其實都一樣。伊朗在美國的脅迫下,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而是談判這個舉動,本身就是一種“先眨眼”妥協的姿態。伊朗現在的問題不是中俄會不會幫它,而是在對抗美國這個問題上它還能不能取得中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