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提升健康飲食消費水平、優化特殊食品市場供給、豐富健身運動消費場景、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增強銀發市場服務能力、壯大新型健康服務業態等10方面重點任務。下一步,商務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工作機制,指導各地加快落實促進健康消費的各項舉措。
健康消費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覆蓋人群廣、產業鏈條長,民眾的消費意愿也很強。從體育場館建設到老年護理服務,從有機食品產銷到智能健身裝備研發,每一個細分的領域,都能夠催生出龐大的市場需求。以體育旅游為例,一場賽事既可增加門票收入,還會促進餐飲、住宿、交通等上下游產業一起聯動。運動與健康領域的適老化改造,則涉及家居、科技、醫療等多個行業的協同發展。這些需求一旦被激發出來,不僅能為機構和企業創造增長的空間,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過去人們常說“花錢買健康”,但健康消費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健康消費讓消費行為從單純的物質滿足,轉向對身心愉悅的追求。如健身步道和社區體育設施一旦得到普及,可讓運動不再局限于健身房,而是成為家門口的日常習慣;餐飲企業推廣科學膳食搭配,既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也能向社會傳遞健康生活的理念。對老年人而言,適老化產品和醫養結合服務,不僅可以降低居家養老的風險,而且還能提升晚年生活的品質與尊嚴。如果消費與健康、快樂等形成良性互動,消費者獲得的好處便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而且還延伸到生活的整體改善。
健康消費的前景十分廣闊,但要大幅度促進健康消費,仍需要破解一些現實難題。如保健品市場存在夸大宣傳、價格虛高等問題,可能削弱消費者信任;體育場館運營成本高、利用率低,制約著公共健身資源效能;適老化產品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市場魚龍混雜,甚至出現坑老現象;一些類別的健康消費產品比較單一,對消費者難以產生足夠的吸引力等。
這些難題單靠市場難以解決,需要社會多方協同化解。比如,既要用剛性監管打擊健康消費領域的一些亂象,守住質量安全底線,也要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手段,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只有打好監管和服務的組合拳,才能持續做大健康消費的“蛋糕”,并讓消費者從健康消費當中嘗到多種“甜頭”。
當前經濟處于轉型期,擴大內需就成為穩經濟的重要手段。促進健康消費既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又能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是一劑“穩增長、惠民生”的良方。期待將來有更多激活消費的政策既著眼當下,又布局長遠,在民生與經濟等方面形成雙贏局面。
文/唐傳艷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