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路知事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法治領域,然而,近日中美之間日益白熱化的關稅大戰,局勢瞬息萬變,實在讓人無法不關注,也忍不住做些思考。
連日來,特朗普瘋了,直接把對華關稅提到 125%,來勢洶洶!但中國強悍反擊:奉陪到底!
當地時間 4 月 9 號上午,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個帖,說鑒于中國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他把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 125%,而且馬上就生效。
同時,他還說有超過 75 個國家主動聯系美國相關部門,就貿易各種事兒進行談判,因為這些國家沒報復美國,所以他授權暫停 90 天對這些國家的貿易關稅,還把互惠關稅降低 10%,同樣馬上生效。
這一招,特朗普是想孤立中國,拉攏其他國家。可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操作,反倒把日本和韓國推向了中國這邊。
中國在 4 月 8 號到 9 號開了個周邊工作會議,會上說我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現在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時候,還提出了 “亞洲價值觀” 這個新說法。
大家想想,周邊主要國家有誰?俄羅斯和中國關系一直都挺穩定。日本和韓國呢,以前磕磕絆絆的,但是上個月 22 號,三國外長在東京碰面,談了不少實在的內容。3 月 30 號,第 13 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三國經貿部門都同意,要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以前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一直進行不下去,一方面是三國之間有點小矛盾,另一方面美國在背后使勁兒阻撓。
現在特朗普一折騰,三國發現,還是得自己抱成團。要是中日韓能形成緊密的經貿關系,那可不得了,經濟實力比歐盟還強,美國一直就怕這個事兒,結果現在自己把這三國往一塊兒推。
雖說中日韓之間要建立深層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做生意還行,政治上要靠近沒那么容易,但這也是個好開頭。
再看看國內的動作。4 月 8 號下午,李總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雙方就美國提高關稅這事兒交換了意見,都表示要維護全球經濟貿易關系穩定發展。俄羅斯、日韓、歐盟,這些國際上的重要力量,咱們都溝通到位了,這底氣更足了。
4 月 9 號下午,國內還召開了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會上說,已經做好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要把國內大循環做大做強,把擴大內需當成長期戰略,穩就業、促增收,用高質量供給帶動需求。這就像是發出了經濟戰時狀態的信號,說明咱中國已經把和美國的博弈,當成長期風險來對待,不指望短期靠談判、妥協解決問題了。
部委層面也沒閑著。商務部發布公告,把 12 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不讓向它們出口兩用物項。教育部發布赴美留學預警,提醒留學人員去美國某些州學習要注意安全風險。文旅部發布赴美旅游風險提示,讓中國游客評估風險,謹慎去美國旅游。電影局表示: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等。國家稅務總局還宣布,把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 “即買即退” 機制全面推廣。這一招可太妙了,表面上是便利措施,實際上是給外來消費開綠色通道,用退稅抵消關稅差價,讓制造業有了新的出口途徑。
從美國單方面提高關稅,到咱們中國 “對等 + 多維” 反制,不到 48 小時,整個應對鏈條從關稅、出口管制、企業制裁,到資本市場干預、旅游留學通道收緊,再到系統性對沖,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這一次,咱們沒派人去協商,也沒有元首熱線溝通,更沒有談判的意思,直接 “接招→還手→升級”,而且節奏一致,沒有試探。
特朗普原本想著復制上任初期那套 “極限施壓→中國打電話→美國松口→達成協議→對外宣稱勝利” 的劇本,結果這次中國根本不按他的套路來,他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對中國來說,這次可不是簡單的被動反制,從反應速度和配套政策完整度來看,更像是早就準備好了預案,就等觸發條件。特朗普顯然低估了咱們中國的決心,誤判了形勢。
特朗普這次提高關稅,還搞出個 90 天 “低稅率緩沖期”,想制造 “懲罰中國 + 拉攏他國” 的效果。
可市場反饋卻讓他尷尬了,美國國內股市是反彈了,道瓊斯和納斯達克大漲,美債收益率也短線跳升,但這不是因為全球對美國政策有信心,而是其他國家趁著 90 天緩沖期,提前享受套利紅利。
再看看美國的盟友們,以前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這些國家,雖然配合美國,但那是因為對美國市場有依賴,不是認同美國政策。現在連加拿大這個最鐵的盟友,國內反美情緒都在升溫。
美國這個 “盟主”,自己把聯盟搞得分崩離析。咱們中國一看這情況,干脆把主戰場拉回到中美之間,不再遮遮掩掩,主動掌握節奏。
對中國來說,從來不怕和美國一對一較量,就怕美國糾集一幫小弟。現在美國自己把盟友嚇跑了,雖然它還是第一強國,但實力和信譽都大不如前。美國的道義感召力,被特朗普消耗得差不多了,這次關稅戰,對咱們中國來說,反而是個戰略窗口。
中美長期博弈遲早要來,如果非要打,現在美國分裂、盟友觀望、市場不穩,正是出手的好時機。咱們主動站出來,不是沖動,而是形勢所迫。如果現在退縮,錯過的可不僅僅是反擊機會,更是重新定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位置的歷史性時刻。
當然,這場對抗,咱中國也得付出代價。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肯定會有壓力,外貿、投資、就業都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但大家別忘了,過去幾年,咱們中國社會經受住了疫情的沖擊,展現出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穩定性。這種能力,就是咱們敢于應對外部極限博弈的底氣。
至于這場對抗會不會走向熱戰,目前來看可能性非常低。
特朗普要的是政績、歷史定位這些東西,不是軍事沖突,更不是核戰爭。美國和俄羅斯都不敢硬碰硬,面對咱們中國,更不會主動開火。兩個核大國打仗,那是世界末日,誰都承擔不起這個后果。
只要中美雙方保持克制,這場博弈就會在規則、產業、資本、技術這些領域繼續展開。
特朗普現在壓力也不小,距離他就職百日沒剩幾天了,按照美國政治傳統,這時候得展示執政開局成果。
但現實是,俄烏戰事僵持不下,加沙沖突不斷惡化,美歐關系緊張,盟友紛紛離心,美國國內通脹高、赤字劇增,制造業回流也不順利。
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戰成了他為數不多能掌控的 “題材”,想靠制造對抗鞏固黨內支持,提升個人存在感。可他這么做,已經成了世界級的笑話。
特朗普沒有連任壓力,所以他能更不計代價地推進個人風格的政治遺產工程,對中國強硬、重塑美國制造、重整盟友關系。他這是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和 “強人標簽” 而戰,這種風格不考慮可持續性,只追求一時的沖擊力和話語權。
這次中國沒順著他,直接 “掀桌子”。未來,貿易領域空間快到極限了,后續很可能在非關稅領域交鋒,像金融監管、資本控制、科技脫鉤、貨幣競爭,甚至地緣對抗。
這場系統性沖突已經開始,但時間不一定站在美國那邊,特朗普任期只有四年。
對此,普京說他是個 “臨時工”,這就是他最大的劣勢。普京在評論中美關稅大戰時說,美國已經晚了 15 年,阻止不了中國發展,就像阻止不了太陽升起一樣。
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