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日本國稅廳正式實施消費稅(JCT)新規:所有通過App Store、Google Play等平臺進行數字商品交易的非本土開發者,需由平臺直接代扣10%消費稅并上繳。
這一政策覆蓋付費應用、游戲內購等場景,標志著日本對數字經濟的監管進一步收緊。對中國游戲廠商而言,這不僅是稅務規則的調整,更是一場涉及利潤、合規與市場策略的多維挑戰。
中國游戲廠商的“三重壓力”
根據蘋果和谷歌的通知,平臺將在交易環節直接扣除10%消費稅后再與開發者分成。這對于獲量成本較高的公司而言,無疑再次壓榨了利潤空間。
同時,政策的層層推進也必須慎重考慮合規風險,評估日本市場的政策走向。上海友塔等公司此前因稅務不合規被追繳超7000萬元人民幣的案例,更凸顯了合規成本陡增的風險 。
新政要求開發者提供完整的銷售數據和稅務信息,而日本自2024年10月起取消外國企業簡易申報資格,強制采用標準申報模式 。
這意味著中國廠商需建立跨境財稅管理系統,投入更多資源應對發票留存、進項抵扣等復雜流程。例如,采用“ACP+JCT”清關模式成為必要選擇,但這也可能增加約5%-8%的運營成本。
中國游戲在日:高增長背后的隱憂
2024年,中國自研游戲在日收入達17.97億美元,占海外總收入的19.3%,僅次于美國 。頭部產品如《原神》《崩壞:星穹鐵道》穩居日本暢銷榜前10,而二次元品類占據出海游戲的50%以上 。但市場高度集中,TOP10游戲貢獻超70%收入,中小廠商突圍難度加大 。
日本本土廠商正通過專利壁壘構筑護城河。世嘉近期起訴BOI兩款游戲侵犯抽卡機制專利,索賠10億日元,這為中國廠商敲響警鐘——單純玩法復制可能觸發法律風險。
短劇互動游戲《DramaBox》和放置RPG《菇勇者傳說》在日收入激增,分別突破3.6億和2.7億美元 ,證明差異化品類仍有空間。但這類游戲相對較為依賴買量投放,稅費成本可能吞噬其薄利潤——例如《DramaBox》62%下載量來自付費廣告,新政下獲客成本或再增10%
結語
日本消費稅新政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新的國際政治和愈加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游戲出海必須做好合規化工作。對中國廠商而言,短期需通過稅務工具緩解成本壓力,長期則需加速推進合規以應對最壞狀況——唯有在合規的前提下,中國廠商才能在“稅務戰爭”中守住玩家的錢包,更守住出海的生命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