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兩天的文章中有提到,解放軍如今已經具備充沛的武德,只需要一個成熟的時機,就能以“最高的熟練度執行對臺作戰方案”。
不過同時我們也需要謹慎,島內武裝目前有“三大優勢”,如果解放軍輕敵大意很可能會吃虧,接下來我們不妨來聊聊島內武裝到底有哪“三大優勢”。
【島內武裝】
優勢一:防空密度大
早在2021年8月,島內《中時新聞網》就曾報道稱:
“臺灣防空導彈密度,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以色列。”
從分布情況來看,其陣地大多藏在島內武裝營區內。
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愛國者”導彈,這是一款美制武器,是美國“對臺軍售”的實際證據。早在2010年3月的時候,《環球網》實習記者朱盈庫就援引《彭博社》的報道稱: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一名主管表示,將會向臺灣出售美軍最先進的‘愛國者’導彈和發射導彈設備,總額可高達15億美元。”
【臺當局買回來裝備的“愛國者”】
洛馬航空與導彈防御系統部門的副總裁托洛斯基進一步補充說,臺當局計劃要從美國購買200枚以上的“愛國者”三型攔截導彈。
后來臺當局按照預計采購了“愛國者”導彈后,建設了9個“愛國者”導彈連,讓其主要部署在臺北、臺中以及高雄3個都會區。
除此以外,島內武裝還打算在天弓三型導彈量產后,開始大范圍部署天弓三型導彈,專用于防空,而“愛國者”導彈則主要部署在都會區,主要負責的反導彈。
【島內裝備的“愛國者”】
值得一提的是,島內買回去的“愛國者”導彈,在正式部署之前除了詢問美國顧問的意見,還會綜合考慮了“對面導彈的來襲方向、防護目標及效益”等項目。
力求在最合適的位置進行部署,發揮其最大的作戰能效。
優勢二:可基本預判解放軍的攻臺時間及地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由于中國臺灣所處的地理位置特別,這就導致解放軍發起“武統”的時間在一年中是相對有限的。
中國臺灣處于很典型的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區,這就導致基本從每年11月開始,會吹長達5個月的東北風,此時的臺灣海峽風浪席卷,會嚴重影響兩棲步戰車的作戰。
【解放軍兩棲步戰車演習】
等東北季風結束后,中國臺灣又會迎來差不多3個月的臺風季。
這么一算,在一年時間里,解放軍攻臺的最佳時間也就只有9-11這三個月。
除了時間可以預判,解放軍如果真的發起“武統”,可選擇的登陸地點其實也是有限的,畢竟別看中國臺灣擁有千余公里海岸線,但并非每一處都適合兩棲登陸作戰。
整體來看,也就地勢相對平坦的臺西海灘適合展開大規模登陸。
【島內武裝在海灘演習】
島內武裝針對臺西海灘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評估,認為有13處最可能成為解放軍選定的登陸地點的海灘。
圍繞這些海灘,島內武裝還特別依照不同的灘岸狀況和登陸難易程度,劃分了“紅色海灘”、“黃色海灘”以及“藍色海灘”,其中“紅色海灘”是登陸難度最高的。
一旦解放軍打算攻臺,島內武裝就會在這些海灘鋪設大量地雷,構建防御工事,“阻絕登陸的解放軍”。
【島內武裝演習】
優勢三:裝備了可能切斷解放軍補給生命線的導彈
要是真的打起來,島內武裝為了能撐到美國軍事介入,可能會在灘涂頑抗的同時,使用導彈等武器打擊中國福建地區等,以切斷解放軍的補給生命線。
早在2021年的時候,《人民資訊》就援引《環球網》的報道稱:
“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導彈已經小批量列裝島內武裝部隊。”
這款導彈的理論射程可達1200公里,能打擊到中國大陸的非沿岸軍事設施。
【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導彈】
在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導彈出來以后,島內還一度提到要用之打擊中國三峽大壩,利用洪水阻滯解放軍“武統”進程的設想,畢竟從地圖距離來看,臺北和三峽大壩的距離剛好是1200公里。
當然了,島內的這一設想有些“想當然”,三峽大壩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不過對于福建周邊地區在戰時可能劃設出來的軍事補給點目標,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導彈的確能造成顯著的威脅。
可見雖然解放軍如今順利“武統”的概率很高,但面對島內武裝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可能會出現本不必要的損失和傷亡,吃個大虧。
【解放軍登陸演習】
最后我們再來聊一聊解放軍發起“武統”之后,很多人認為解放軍“武統”第一步就是登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點似乎有所改變了。
登島是第一步?
在“海峽雷霆-2025A”圍臺演練展開后,《觀察者網》特別撰文分析了解放軍在對臺作戰思路方面的轉變。
可以肯定的是,解放軍對臺軍事戰略一直保持著三條主要思路——“登”、“打”、“封”。
【解放軍登陸演習】
其中“登”指的是直接登陸,雖然最簡單粗暴且直接,但啟動門檻是最高的;
“打”指的是火力打擊,沒有那么簡單粗暴,但啟動門檻降低了不少,不過這最后的效果也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
“封”指的是離岸封鎖,效果最直接,且啟動門檻最低,不過存在“短封效果差、長封難度大”的問題。
而從這兩年先后展開的“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以及“海峽雷霆-2025A”開看,解放軍對臺作戰思路已經完成了“從以登為主、以打為輔,到以打為主、以登為輔,再到以封為主、打登為輔”的轉變。
【參加解放軍圍臺軍演的山東艦】
雖然登島仍然是必要的,但解放軍可能不會一開始就直接實施登島了。
參考資料:
【1】《臺媒曝光臺軍導彈分布 聲稱臺防空導彈密度世界第二 僅次于以色列》 海峽導報[2021.8.17.] 【2】《臺軍點名“四大紅色海灘”準備戰時布雷防解放軍登陸,計劃被嘲諷》 環球網[2023.1.19.] 【3】《能打到三峽大壩?臺媒:雄風二E導彈列裝,射程1200千米》 人民資訊[2021.1.12.] 【4】《晨楓:從“聯合利劍”到“海峽雷霆”,軍事解決臺海問題的思路變了》 觀察者網[2025.4.3.] 【5】《美國公司稱將售臺愛國者導彈及發射設備(圖)》 環球網[2010.3.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