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因為追劇效率實在太低,導致近期沒什么可寫的素材,于是便新開了一檔演技綜藝,叫做《無限超越班》第三季,以下將簡稱為《無限超越班3》。
在首季的時候我就關注了這個系列節目,那時候感覺制作效果挺敷衍的,只有零星的亮點可談,還寫了不少吐槽的文章(感興趣可以去葉秋臣的號里搜無限超越班),所以第二季僅看了個開頭就沒再追了。
但其實我本人還挺喜歡這種演技類綜藝,由于隔壁《演員請就位3》暫時停播,遂改了后續待看清單里的內容。
導師陣容是大家很熟悉的老朋友們,爾冬升導演是坐鎮這個IP的必選項,每季都有他。其他的導師有郝蕾、李誠儒、劉濤、吳鎮宇、曾志偉、王晶、向華強、楊天真。雖然前面掛了不同的名頭,但本質上的作用差不多,就是前輩指導后輩的。
郝蕾在演技類綜藝的表現一直很出彩,而且點評也夠犀利,與嘉賓的互動能夠增加不少節目看點。
李誠儒更不必說了,當初那個神評“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劉濤此前參加過同類型的綜藝《我是女演員》,但沒有討論度,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次來《無限超越班3》,也是和郝蕾一樣想在導師賽道站穩腳跟了,表現有點安迪附身。
吳鎮宇最有意思,他同時還參加著隔壁的《演員請就位3》,評價的時候向來是相當敢說的毒舌導師,不是那種顧及人情世故的類型。節目組其實最鐘愛吳鎮宇這類,因為必然可以引起很高的話題度,光是看他的痛苦面具就很有賣點。
曾志偉、王晶、向華強都是港圈的大佬,前兩個我不太意外,畢竟都是露臉慣了的,大哥的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曾志偉參加的類似節目也不少,王晶更是能夠用導演的視角給建議,都是很適合的人選。
但向華強很少參加這種綜藝,拍戲也是很早期的時候才有客串,印象里好像只上過采訪類節目,或者是節目里篇幅很少的鏡頭。也許是向佐近些年來過于放飛,整個家都在各種內娛綜藝里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向太此前是《一路繁花》,郭碧婷去年有《乘風2024》,如今的向華強也來了,我一度懷疑這家人是不是在通過自己的曝光度給向佐爭取某類機會。
新人報道這一期,楊天真的存在感最強。
她通過給大家的簡歷提出修改意見,讓觀眾也從另一個行業內視角了解到很多娛樂圈的規則。
雖然輸出的時間并不長,但楊天真給的干貨確實信息量很大,比如簡歷里的關鍵時間不能有錯,這個還專門批評了陳志朋寫錯了《還珠格格》播出時間。
給劇組和不同相關方的簡歷應該有指向性和不同切入點,絕對不可以千篇一律。
既然是給制片人和劇組人員的選角簡歷,就應該突出和強調自己演員的屬性,尤其是針對跨界的學員,要選擇性弱化其他領域的羅列成就。
選劇照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那種泯然眾人的精修片,能夠讓劇組看到你的形體和五官最重要,同時簡歷內的圖文要保持一致,正面有眼神戲的可以優先選擇。
大部分人對某個明星只有一個印象,要先把這個印象展示出來,增加記憶度。
另外待播作品也是個很重要的設計,因為那會讓人看到行業內已經有導演在用你,側面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無限超越班3》的學員數量是比較合理的(20人左右),隔壁的《演員請就位3》屬實有點過于擁擠了。
學員里都是熟面孔,但此前陷入負面新聞的明星數量不算少,可以說是曾經“黑紅”頂流的聚會了
想到把王浩信和張丹峰等人湊在一起拍綜藝,節目組我只想說一句“真有你的”,感覺后續也會選與他們經歷相關的類似題材影視劇來拍,畢竟這樣能拉一波舊新聞的熱度,像《回家的誘惑》就很合適。
另外還有一些話題度比較高的藝人,觀眾認識他們通過熱搜而并非作品,比如王星和丁真等等。
還有些演員的臉貌似和我們熟悉的模樣完全不同了,比如劉雨欣。如果不放她的資料出來,差點沒認出來。
值得提一下的是鐘麗麗,她同時參加了《演員請就位3》和《無限超越班3》,確實看得出非常渴求被制片人們看見的心情了。
爾冬升一句話就點出了節目核心本質,這個綜藝其實不止是單純拍給觀眾們看的,很多制片人和導演也會看,是個具有跳板作用的平臺。
這出《無限超越班3》本身就是一場大戲,而且是讓學員們憑自己的能力去爭主角。
因為面試學員的環節還沒全部結束,所以我打算把這個部分放到后面一起去寫,像我很想評價的王浩信等等都還沒正式登場。
這篇文章算是個預告,等下一期更新了再來。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