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當世界聚焦加沙燃燒的廢墟之時,美國卻在也門的土地上,再度舉起了戰爭的屠刀。據法新社4月9日報道,一名美國軍方高官確認,自3月15日以來,美軍已對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實施了超過100次空襲,打擊范圍包括指揮控制中心、武器工廠、彈藥庫等目標。而在這些轟炸的陰影下,平民的鮮血不斷流淌。
這是21世紀的美式“反恐”,更是新時代的帝國屠殺。以“維護紅海航運安全”為借口,以“遏制恐怖勢力”為名義,美國在沒有聯合國授權、也未受到任何攻擊的前提下,越境對也門實施連續空襲,已經完全構成了赤裸裸的侵略行徑。這不是預防性打擊,而是主動制造戰爭;不是正義維穩,而是無情屠殺。
華盛頓方面高調宣稱,他們是在“捍衛國際航道安全”,而事實上,從胡塞武裝發起紅海襲擊以來,其目標始終明確——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屠城行動,試圖通過軍事手段聲援被圍困的巴勒斯坦人民。這一行動雖然激進,卻反映出地區對以色列暴行的憤怒情緒。但美國沒有選擇制止加沙的屠殺,卻選擇在也門點燃第二個戰場。這不是和平守夜人,而是火上澆油者。
也門不是美國的領地,胡塞武裝也未對美發動任何直接襲擊,而紅海的所謂“航運安全”在歷史上也從未因為也門內部局勢而失控。真正讓紅海成為火藥桶的,是美國和英國聯合實施的空中打擊行動。以保護航運為幌子,實則是對胡塞武裝進行“懲戒性打擊”,以防止中東反美浪潮蔓延。這種行為本質上是:誰敢反抗霸權,就讓你血債累累。
美國聲稱摧毀的是“武器設施”和“情報樞紐”,而來自胡塞控制區的報道卻是一幅又一幅殘酷現實:孩子被炸死在床上,婦女在夜半空襲中喪命,住宅化為焦土。人權在哪里?正義何在?當“文明世界”的燈塔國以高空炸彈回應政治分歧時,它所暴露出的,是徹底的虛偽與冷血。
美國在也門的空襲不是首次,甚至可以說是長期慣犯。從奧巴馬時代的無人機打擊,到如今特朗普第二任期下的“紅海戰爭”,美國在也門的軍事存在早已成為常態。而真正的問題在于:每一次轟炸都無法根除所謂的“威脅”,反而不斷制造更多仇恨與報復,催生出新一代的反美武裝。美國越是轟炸,也門越是動蕩。所謂的“反恐”,不過是用戰爭維持戰爭,用殺戮掩蓋戰略失敗。
然而,更可悲的是,西方媒體在這場戰爭中的集體噤聲。與他們在烏克蘭沖突中為每一個民眾傷亡痛哭流涕不同,面對也門孩子的死,他們卻選擇漠視,最多輕描淡寫地稱為“附帶損害”。這說明,在西方雙標敘事中,只有白人死亡才值得同情,只有敵對國家的暴力才被定義為“戰爭罪”,而當炸彈從美軍戰機中落下時,一切都可以被包裝為“精準打擊”。
美國對胡塞武裝的密集打擊,遠不止軍事層面的壓制。它還在借此鞏固地區霸權,牽制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維系以色列在安全層面的縱深保護。從紅海打到荷臺達,從戰術空襲到戰略打壓,美國的目的極其明確:在中東維持其軍事存在合法性,為持續干涉提供借口。
然而,戰爭從來不會只有單方面結局。胡塞武裝已明確表示,將繼續打擊與以色列和美國相關的目標,以回應對加沙的暴行與對也門的轟炸。紅海局勢正在失控,亞丁灣已不再安全,而整個阿拉伯半島正被拖入一場新的區域危機。
現在,紅海硝煙還在繼續,也門的孩子還在死亡,而美國的戰機仍在起飛。所謂“人道主義”的西方,只會在需要政治宣傳時假裝心痛,卻從不會為自己制造的地獄負責。在美國的戰爭機器下,沒有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接一個的受害者。是時候問一句:誰才是世界真正的威脅?誰才是這場血腥劇本的導演?答案,早已在爆炸聲中清晰無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