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央企合并重組,誰主導合并總部就定哪?不一定!
| 環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業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一、國務院國資委: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戰略性重組的目標是集中央企的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此外,還將鼓勵央企加大其他合作。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表示,鼓勵支持汽車央企與其他企業深化各種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統籌推動汽車央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準確把握海外市場需求,有序開展海外布局。
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還啟動實施了央企產業煥新,新能源汽車布局發展行動方案,以整車產品為突破口和核心載體,發力布局動力電池、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體系等。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稱,在投資布局方面,2024年三大汽車央企(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5%,在投資總額中占比超70%,“三電”的關鍵資源已實現自主掌控,近地生產。自主品牌銷量達175萬輛,同比增長超80%。
有媒體爆料,此次重組涉及三大集團,分別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二、誰來主導目前還未定論,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或由東風主導籌備?
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重組的邏輯線:作為長安汽車母公司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裝集團)將自身旗下的民用汽車業務(包括長安汽車和中國長安)剝離出來,全部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組,而兵裝集團旗下的軍工業務則剝離出來全部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兵工集團)重組。
如果單論在央企里的級別,東風集團是一級央企,長安集團是一級央企旗下的二級央企,看起來,應該由東風集團主導此次重組。
但是,4月11日下午,長安汽車舉辦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首次對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兩大上市汽車央企重組進行公開回應。
他表示,兩家汽車央企重組方案已經“基本完成了”,長安汽車是推進該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如此看來,隨著朱華榮最新表態,也意味著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重大重組工作,已接近尾聲。
一切還在實施過程中的保密階段,但 最有可能的方式是,新成立一家“中”字開頭的央企,比如,“中國xxx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或者直接將一級央企東風集團更名為“中國xxx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這家新成立的“中國xxx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同時控股東風集團和長安集團。實控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三、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總部會設在哪里?東風汽車的總部設在武漢,而長安汽車的總部則在重慶。
央企總部對一個城市影響很大,比如上次,2021年9月,由中國西電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等電力裝備企業重組而成的電力新央企——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在上海成立。上海新增加一家央企總部的同時,西安卻失去了唯一的央企總部。
如今,隨著長安汽車與東風合并重組事宜甚囂塵上,西安一幕很可能在重慶與武漢之間重演。
業界認為,在未來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中,即便東風系將繼續擔任重要的職位,但但這并不意味著,其總部必然會繼續留在武漢。
總部設置在哪里其實有更多的國家規劃意志在里面,更多的是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就是區域規劃的指引:在當前產業升級和調整的大環境下,如果能引入掌握戰略資源、擁有硬核產業的央企,對遷入地而言是難得的機遇。基于此,各地八仙過海、積極布局,謀劃出臺央企落地的方案,提前布局搶抓時機。
上海、廣州、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重慶、深圳等城市,也都是央企總部搬遷的熱門目標,更為激烈的是武漢和重慶都在積極爭搶央企總部。
先看武漢:最大的優勢是武漢晉升國家中心城市,中部崛起的新引擎。武漢,無疑是中部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堪稱近年來的 “黑馬城市”。武漢依江而建,享有 “九省通衢” 的美譽,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其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交通方面,武漢的規劃極具前瞻性。未來幾年內,武漢將規劃建成 16 個高鐵站,屆時不僅能夠直達國內 25 個省份,還將借助鐵路運輸的強大網絡,逐步實現與全球各國的緊密連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鐵路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更是實力不凡,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航空樞紐,航線覆蓋全球五大洲,年旅客吞吐量持續增長,為武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便捷的空中橋梁,有力推動了武漢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武漢作為副省級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2023 年 GDP 突破 2 萬億大關,在全國城市排名中穩步上升。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武漢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武漢的航運、航空、高鐵、輪渡以及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內均名列前茅,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再說重慶:重慶下重注,再造一座“汽車之都”。今年的春晚,“重慶造”汽車高調登上了全國大舞臺。還有,現在重慶知名的商業綜合體一樓的好位置,幾乎都被汽車所占領。重慶,就是一座“汽車之城”。
2月6日,2025年重慶市推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透露出重要信息:今年,重慶將錨定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任務,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提升至130萬輛。一組數據,證明了重慶的決心。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5.32萬輛,比2023年增長90.5%。2025年,劍指130萬輛,同比又會增長36.4%。很顯然,新能源汽車,重慶押下了重注。目前,重慶已形成包括19家整車企業、1200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的產業體系,實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三大系統、12個總成、56種部件全覆蓋。由此,重慶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
一個副省級城市與一個直轄市,一個副省級城市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僅僅從這兩個關鍵詞來看,你覺得汽車央企總部會選擇哪里?
央企總部落戶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當地產業鏈供應鏈比較完善,產業契合度較高。我覺得綜合分析重慶最有可能圓夢,畢竟,直轄市中重慶是唯一一個還沒有央企總部的!
以 草 根 記 錄 通 信 時 代
作者@好5G :資深分析師|特約撰稿人|新媒體專欄作者|手機評測專家
環球通信
通信行業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微信公號: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