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道,4月10日,諾華正式對外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斥資230億美元建造和擴建工廠,產能主要覆蓋原料藥和生物制劑的原料藥,以及二次生產和包裝等,確保諾華為美國患者提供的所有關鍵藥物都將在美國生產。
按照計劃,諾華將在美國新建7家工廠,其中3個專注于生物制劑原料藥、制劑產品、醫療器械組裝與包裝,1個專注于化學原料藥、口服固體制劑及包裝,2個放射性配體療法生產基地,1個生物醫學研究創新中心。諾華預計本次投資將創造近千個新的工作崗位,并為美國創造約4000個額外的工作崗位。
此外,諾華還將對現有的3家工廠進行擴張,分別為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新澤西州米爾本及加州卡爾斯巴德的3個RLT生產基地。
諾華CEO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在美國擁有重要業務的瑞士公司,諾華已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
目標成為美國第五大制藥商
2024年,諾華收入高達503億美元,位列跨國藥企全球收入排名第七位。其中共有14款年銷售量超1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營收78.22億美元,司庫奇尤單抗注射液收入61.41億美元。
此前諾華曾多次公開表示,計劃在2027年成為美國前五大制藥商。為了這一目標,2022年就諾華啟動重組,將美國和國際市場劃分,提升美國在公司的地位。
諾華認為:畢竟美國是全球第一大醫藥市場,增加美國患者在臨床試驗中的份額,并在美國 “建立能力和人才"。
今年2月,關稅戰開打之前,諾華就投資2億美元在美國加州新建了一家核藥生產工廠,計劃2026年開始運營,核藥是諾華的看家產品之一。在中國,諾華也有兩個核藥生產基地。按照計劃,諾華今后還有意在日本增設工廠,并持續與外部同位素供應商保持合作,著眼于全球供給。
雖然諾華沒有公開表示,這次加碼在美國的投資是出于對國際貿易局勢的考慮。但能明顯看出諾華對未來的擔憂。因為除了新建或擴建7家工廠之外,諾華還在加州圣地亞哥的生物醫學研究創新中心投資11億美元,作為美國西海岸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與現有的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瑞士巴塞爾中心形成協同。
等于說,諾華把一大半家業都搬到了美國。
各家藥企紛紛回美建廠
近段時間,全球醫藥市場風云變幻。特朗普上臺之后,一直在向制藥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各大藥品生產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甚至不惜美國人民的用藥安全,提出要對藥物征收25%的進口關稅。
“美國缺藥”已經是醫藥行業2024年度的熱門話題,去年缺的不是創新藥,而是基礎的抗生素、化療藥等。美國近90%的抗病毒和抗生素仿制藥的生產,要靠進口中間體,這里面60%來自中國。
2025年關稅壁壘豎起來,美國可能就是創新藥、仿制藥一起缺了。
諾華為了能供應美國市場,被迫在美國加大投資,而且這已經不是個例。英國藥企阿斯利康也宣布在美國投資35億美元。
更多美國本土企業,原本可以依賴健全的全球供應鏈,如今面臨原料切斷,也不得不選擇在美國本土生產。強生同樣宣布今后四年內在美國的投資將增加25%,達到550億美元以上;今年3月,默沙東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開設了一家價值約10億美元的新制藥工廠,并計劃到2028年在美投資80億美元;禮來宣布將投資至少270億美元在美國新建4個生產基地。
有業內機構分析指出,過去15年,美國從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藥品的比例大幅下降,而特朗普政府擬議的加征關稅政策恐將加速這一趨勢。此外全球化分工的被迫重新布局,使得企業必須在多個國家之間分散生產和供應鏈。
表面上看,跨國藥企重回美國建廠是各家自主選擇的行為。但實際上,各家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不得不再策略上作出調整。今后的市場格局如何走向,這還需要醫藥界同仁共同努力。
撰稿丨小米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霧紀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