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年人尤其是到了40歲以上的年紀,所謂高處不勝寒,冷暖自知。
這個年紀沒有人會批評你,沒有人會指出你的不足和缺點,沒有人會給你提意見哪怕建設性的建議,也沒有人會掏心窩子跟你說真話。
這個階段特別需要自我思考和反省,你把自己抽離出來,你把你當朋友,試著跳出當下的場景,去設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做?如果我是他我會有什么情緒反應,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思考和決策。
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會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也能夠避免自己陷入偏執的自我陶醉里。
當然人很需要自洽,但是自洽不是自負。自洽是根據自己內心的夢想,基于自己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決策,基于自己某一個或是多個維度的責任所付出和追逐的理想。
如果你在這些維度你都做到了,你盡管去做,成與不成你不太會糾結,因為你為了內心的初心,你盡自己的能力去做了,你了無遺憾。
同時,你不會苛求別人像你對別人一樣的好來要求別人也要對你好,這句話直白地說就是付出不求回報,尤其是對待親人和孩子,你做了就是做了,你對他們的好就是基于你內心的感情,不求回報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
因為,一旦你去比較,一旦你求回報,那么當你的預期達不到時,你會不開心的,你會極其失落,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彼此之間的關系。
二
成年人的一生都在填補童年被戳的窟窿。例如,缺乏父母的關心和鼓勵,始終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家里太窮被人笑話,長大了始終想找回面子,內心極其敏感甚至自卑。
青春期和青年時期缺乏愛情,缺乏性體驗和經歷,長大了哪怕到中年老年,一旦有機會發騷就會想盡辦法滿足,而這些往往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
因此,從人性和個體心理角度來看,如果餓了就去吃,困了就去睡覺,累了就休息會,渴了就喝水,委屈了就大聲說出來,痛了就哭出來。
不要回避自己的情緒,這是人的應激反應,要去接納這些情緒,只有我們去接納才能化解情緒,從而不再反復內耗。
只是凡事都要有個度,不可放縱自己,不可口無遮攔,做人做事留有三分余地,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如此,把自己逼上絕境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把別人逼上絕路那是給自己埋坑。
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好些事,你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你基于自己的能力、當下的判斷,你基于你的責任和感性,你做了就已經很好了,不要太苛責于自己。
人是需要自洽的,自洽是接納,是對夢想的肯定,更是內心有熱情有希望的表現,人因為夢想而偉大,人有了希望才會有盼頭,沒有希望的日子會很難熬的。
只是每個階段都要靜下心來去思考和自省,免得陷入自我感動的偏執里,活在自己狹隘的小世界里出不來,更要避免自己的無知而被人利用和收割。
分享兩個視頻,對你一定有啟發,請耐心認真看完。
鴻彬
2025 年 4 月 12 日于江蘇連云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