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寫認真專注,畫筆繪就“酸甜苦辣”,巧手剪出生肖造型……7月11日-15日,襄陽市老河口市袁沖鄉紀洪小學里,武漢學院“大手牽小手”筑夢支教隊的藝術課堂充滿活力。這支入選2025年湖北省“愛心托管班”七彩假期項目的團隊,為80余名鄉村兒童開啟了一場繽紛的藝術之旅,以“用陪伴澆灌成長”的理念點亮孩子們的暑期。
“小橫線像小橋,穩穩當當不搖晃……”書法課堂上,支教老師孔令博耐心地從最基礎的握筆姿勢和筆畫開始指導。初次執筆的孩子們,小手雖帶著微微顫抖,字跡也顯稚嫩,但在老師的手把手示范和不斷鼓勵下,筆下的漢字逐漸流暢工整起來。這不僅是一次書法啟蒙,更是一場專注力與耐心的培育之旅。孩子們在反復的練習中,感受著中華傳統書法的魅力與修身之道。
“酸是皺眉的紫葡萄,甜是冒熱氣的紅糖饅頭!”在“酸甜苦辣”主題美術課上,四年級的馬子沐用紅、黃、藍、綠大膽詮釋著她對滋味的感知。美術老師李夢雪運用“生活聯想教學法”,引導孩子們從喝中藥的苦、吃辣條的“哈氣”中捕捉靈感。畫筆成為他們情緒的出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畫紙上肆意馳騁,抽象的情感變成了具體而生動的圖畫,孩子們在色彩中自由傾吐心聲。
手工課的桌面上鋪滿了彩紙、剪刀和膠水。志愿者張栢琳從對稱的窗花開始教起,逐步引導孩子們挑戰更具創意的生肖造型?!袄蠋熌憧?!我的小兔子耳朵會動!”完成作品后,孩子們興奮地向老師展示,眼神中閃爍著“我能行”的自豪光芒。支教隊員們欣喜地發現,比起作品的完美程度,孩子們更珍視創作過程中全神貫注的體驗和那份因完成而獲得的成就喜悅。許多最初靦腆的孩子,如今已能主動、自信地舉起自己的作品。
“藝術教學的核心并非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通過耐心的陪伴,幫助孩子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光。”支教團隊負責人表示。為此,團隊精心設計了“觀察-表達-創造”三階課程體系,將書法等傳統文化的底蘊與現代美育理念相融合。作為省“七彩假期”項目的實踐點,紀洪小學成為了“大手牽小手”支教隊員們踐行“美育浸潤”理念的生動縮影。15天的陪伴雖然短暫,但這群大學生志愿者用心播撒下的藝術種子,已經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種下。相信這份由陪伴澆灌的種子,終將在鄉村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迎著陽光綻放出希望的花朵。(通訊員:葉睿 孔令博 付馨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